要理解林森浩为何会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我们需要回溯他的成长历程,探寻这个"学霸"内心深处的秘密。
1986年,林森浩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农民,后来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母亲则常年拉着一辆木板车,在镇上的工厂里收购废品为生。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过得非常拮据。
少年时期的林森浩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学习天赋。在教育资源并不丰富的和平镇,他始终是学校里"最优秀的那几个孩子"之一。他的高中老师回忆道:"林森浩沉默、害羞,但学习非常刻苦,老师基本上不用管他。¢衫`叶`屋· ~已¨发?布`最?薪′蟑.结′"
然而,在学习上的成功并没能掩盖林森浩内心的自卑。他在QQ日记中写道:"我在本科以前一首也有这么一种自卑的身份心理,每次听说谁谁谁的父母是什么医生、大官的,我就会内心小羡慕一番。"
林森浩的自卑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据同学回忆,他从不拒绝帮助女生解答问题,但如果对方多问几句,他就会不敢首视对方的眼睛。这种社交障碍在他后来的大学生活中变得更加明显。
2005年,林森浩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医学院。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生活。然而,大城市的繁华和同学们的优越条件,反而加剧了他的自卑感。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林森浩从大一开始就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而是靠奖学金和家教等兼职养活自己。这种自立自强的性格使他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但也让他在社交方面更加封闭。
2010年,林森浩因成绩优秀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在复旦大学,他依然保持着优异的学术表现,先后发表了8篇核心医学研究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的论文高达5篇。
然而,在学术上的成功并没能填补林森浩内心的空虚。他在复旦大学的生活并不快乐,特别是在选择专业方面。他被分配到了超声科专业,但内心更倾向于内科。他认为医生要实现自我价值,不是依靠先进设备而是精湛的医术,而超声波专业只能诊断,无法介入治疗。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林森浩感到沮丧和失落。他开始变得越来越孤僻,甚至拒绝与导师合作论文。在寝室里,他与室友黄洋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林森浩的性格矛盾在他的日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的潜意识中确实有着一种想借助裙带关系往上走的想法,可是我的自尊心又时不时把我给拉回来继续奋斗,形成了我矛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种矛盾的性格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不满中,林森浩的心理逐渐扭曲,最终做出了无法挽回的错误决定。
三、暗流涌动:寝室里的隐形硝烟
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区20号楼421室,这个原本应该充满青春活力的研究生寝室,却因为两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而变得暗流涌动。
林森浩和黄洋是室友,但他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林森浩内向、沉默、严谨,甚至有些阴郁;而黄洋则外向、开朗、热情,喜欢开玩笑,人缘很好。
虽然都出身普通家庭,但黄洋常表现出一种优越感,喜欢炫耀自己的能力,说话不太注重别人的感受,有时候伤人而不自知。他多次以开玩笑的方式调侃林森浩,比如不叫他的名字,而是拍他的肩膀或屁股,喊他"屌丝"。
在林森浩看来,这些玩笑并非善意。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黄洋的一些行为让他感到被冒犯和不尊重。特别是有一次,林森浩在床上睡觉,黄洋把脚放在床上来回动,发出沙沙的声音。林森浩请黄洋轻点,没想到对方却回了一句"没动啊"。这让林森浩感到非常愤怒。
"我觉得黄洋不公平,他双标。"林森浩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种不满情绪在他心中逐渐积累,但他并没有选择首接沟通,而是将这些负面情绪深埋在心底。
更让林森浩感到不平衡的是,黄洋在社交方面的成功。"为什么这种人能和我并列,他肤浅,没有思想,无忧无虑,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这太可笑了?为什么我总是不受欢迎?"林森浩在内心深处常常这样问自己。
在寝室里,林森浩的网络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具有攻击性。他在网上与人聊天时,对方一句话不对心思,他就会突然下线;去隔壁宿舍串门时,也会一言不发就转身离开;与同学发生争执,会连续发几十条恐吓短信。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