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谢家也未公开证实或否认这一说法。
三、扑朔迷离:案件调查中的重重迷雾
3.1 神秘租客与可疑行踪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将注意力集中在A2室的神秘租客阿布都·卡利姆身上。据房东叶小姐介绍,卡利姆自称是印尼华侨,与另外两名印尼同乡一起来香港度假。他出手阔绰,一次性支付了高额租金,这在当时的香港高级住宅中并不常见。
大厦保安提供的信息显示,卡利姆最后一次出现在大厦是3月20日,此后便再也没有回来。而另外两名印尼男子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己不见踪影。这一时间点与法医推断的谢氏兄弟死亡时间(3月16日至20日之间)高度吻合。
大厦的其他住户也提供了重要线索。一位住在楼下的住户称,他曾听到楼上有敲击墙壁的声音,像是在进行某种施工。另一位住户则表示,在3月19日深夜,他听到A2室传出两名男子的呼救声和一名女子的惨叫声,女子似乎在喊:"不要这样!你们千万不要这样做!"。还有目击者看到一名男子和一名外地女子搬运水泥进入大厦。
这些线索都指向一个可能的结论:阿布都·卡利姆及其两名印尼同伙很可能与谢氏兄弟的死亡有关。然而,当警方试图追查卡利姆的真实身份时,却发现他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虚假的——他使用的护照是伪造的,名字也是假的。在当时的香港,身份管制不像现在这样严格,使用假身份的情况并不罕见,这给警方的追查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3.2 商业纠纷与债务谜团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谢氏兄弟的死亡可能与他们的商业活动有关。谢顺成在1982年创立了"福禄商品私人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黄金期货买卖,业务扩展到香港和印尼。然而,1983年末,这家公司突然宣布停业,原因是有大客户炒黄金亏损后拒绝偿还债务,导致公司欠下至少600万新币的巨款。
更令人关注的是,有消息称谢氏兄弟曾与一位印尼大亨有过经济纠纷。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位大亨在谢氏兄弟的公司炒黄金亏损了2000多万美元,还欠下300万美元债务未还清。谢氏兄弟关闭公司后,曾多次向大亨追讨债务,而大亨则认为自己被谢氏兄弟欺骗,反过来要求他们赔偿。
这起纠纷曾进行过三次谈判:第一次在新加坡,第二次在印尼,最后一次在香港。最后一次谈判的地点正是香港,这与谢氏兄弟前往香港的行程相符。谈判最终不欢而散,此后谢氏兄弟便失去了联系。
警方推测,这起商业纠纷可能是导致谢氏兄弟遇害的动机。然而,由于缺乏首接证据,这一推测无法得到证实。此外,警方还调查了其他可能的动机,如谢氏兄弟在香港的其他商业活动、个人恩怨等,但都没有找到确凿证据。
3.3 跨国调查的重重障碍
由于案件涉及香港、新加坡和印尼三地,警方的调查面临着跨国合作的重重障碍。尽管香港警方多次请求新加坡和印尼警方提供协助,但由于当时缺乏引渡条例等司法协议,跨国调查进展缓慢。
在新加坡方面,警方的态度相当谨慎。他们以案件不发生在本地为由,不愿发表过多意见。香港警方曾怀疑新加坡有人参与此案,他们可能里应外合掌握谢氏兄弟的行踪,然后将其引入"死亡圈套"。这一推测的依据是,勒索电话中的信息显示绑匪对谢家情况了如指掌,非新加坡本地人士难以做到。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香港警方调查了从香港打到新加坡的电话记录,发现从案发地A2室曾拨打过10通电话到新加坡,时间都在3月3日之后。然而,关于这些电话的具体内容和通话对象,香港和新加坡警方都没有透露更多信息。′n.y\d·x~s¢w?.~c-o/m~
在印尼方面,调查同样困难重重。由于阿布都·卡利姆的身份是假的,警方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追查他的真实身份和下落。此外,印尼警方的配合度也不高,这使得案件调查陷入僵局。
西、警方努力:全方位调查与持续追踪
4.1 专案组的成立与调查措施
面对这起复杂的跨国凶杀案,香港警方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首先,他们成立了由23人组成的专案小组,由港岛总区罪案调查组第一队队长陈兆年担任负责人。专案组迅速展开工作,对案件进行了全方位调查。
专案组首先对案发现场进行了详细勘查,收集了所有可能的物证,包括铁链、铜锁、铁锤、符咒等。技术人员对这些物证进行了仔细分析,试图从中找到凶手的线索。然而,由于当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