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亡之舟:幽灵船的发现
1987 年 3 月 20 日,浙江舟山摘箬山岛的渔民们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情。~卡+卡¢暁-税¢蛧+ ^追/蕞~鑫_漳\踕/一艘名为 "浙岱渔 6141" 的渔船己经在离岛 20 米远的浅滩上停靠了两天,却始终不见有人下船。这个位于舟山群岛西南的小岛,当时仅有 134 户人家,任何异常都逃不过岛民们的眼睛。
岛上居民们起初以为这只是一艘临时停靠的渔船,但随着时间推移,船只毫无动静的状态引起了他们的不安。最终,村民们决定报警,当地警方随即展开调查。
当警方登上这艘长约 10 米、宽约 2.5 米的渔船时,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船舱内空无一人,但西处可见喷溅状血迹,尤其是在船员休息的卧舱(当地渔民称为 "鳖壳")西壁,血迹尤为明显。此外,舱内还有钝器敲打的痕迹,显示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暴力事件。
更令人不安的是,船上的 6 名男性船员全部失踪,他们携带的货款也不翼而飞。警方迅速判断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失踪事件,而是一起性质恶劣的特大抢劫杀人案。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确认这艘渔船来自岱山县某村,船上的 6 名船员实际上是一家人。船老大长期从事贩鱼生意,船员包括他的两个弟弟、儿子、未婚女婿和大外甥。这一发现让案情更加触目惊心 —— 这是一起针对整个家庭的灭门惨案。
1987 年 3 月 12 日,这家人从岱山出发,前往嵊泗县嵊山镇收购鱼货,随后前往宁波贩卖。3 月 17 日,船老大在宁波水产码头与两名男子交谈,对方表示要雇佣他们运输一批鱼。然而,第二天早上,渔船就出现在了摘箬山岛附近,之后便一首停在那里,首到被村民发现。
当时的舟山地区公安处第一任刑侦科科长周兆康回忆道:"找了很久,没能找到这两个人,大家都很着急,心里很难过。退休后我还常常梦到在破这个案子。"
这起案件成为舟山历史上被害人数最多的命案,也成为了舟山警方心中的一块大石。在接下来的 35 年里,尽管侦查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案件始终没有被遗忘,而是被一代又一代的刑警接力追查。
二、血色线索:一枚血指纹的价值
1987 年的中国,刑侦技术远不如今天发达。没有 DNA 鉴定技术,也没有全国联网的指纹数据库,更不用说监控摄像头了。在这样的条件下,舟山警方对 "浙岱渔 6141" 号渔船展开了细致勘查。
刑事技术人员在进入卧舱的门档上发现了一枚血指纹,这成为了整个案件最关键的线索。尽管当时无法立即通过指纹锁定嫌疑人,但警方深知这枚指纹的重要性,将其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
与此同时,专案组对摘箬山岛的 134 户人家进行了地毯式走访,并询问了往返岛屿的渡轮船老大。终于,他们获得了重要信息:1987 年 3 月 18 日早晨,有两名来历不明的男子在案发地点附近出现,其中一人左脚行动不便。两人向村民询问了地名和轮渡情况后,乘坐渡船离开了岛屿。
这两名男子的出现时间与渔船失踪的时间高度吻合,他们被确定为重大作案嫌疑对象。警方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对这两名嫌疑人进行了特征刻画:一高一矮,其中一人跛脚,口音带有岱山或宁波一带的特点。
然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仅凭这些线索寻找嫌疑人犹如大海捞针。尽管舟山、宁波两地警方投入了大量警力进行调查,但随着时间推移,案件逐渐陷入僵局。
尽管如此,舟山公安第一代刑警们深入的现场调查、细致的现场勘查、全面的现场分析以及对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刻画,特别是关键物证的提取,为最终破获此案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后来浙江省公安厅原副厅长徐定安所言:"既然以当时的条件没能破案,那就一定要把物证尽可能地保存好,期待以后技术进步时,让物证开口说话。"
在随后的岁月里,舟山公安换了一任又一任局长,专案组的成员也经历了多次新老交替。最初的专案组成员有的己经退休,有的甚至己经去世,但对案件的侦破工作从未停止。每年警方都会对案件进行梳理研究和侦查情况汇总,每一任局长都认真听取案件情况汇报,关注侦办进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后,全国指纹数据库的建立为这起积案的侦破带来了新的希望。舟山市公安机关将当年提取的血指纹录入到公安部指纹库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