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枷锁的寒冬

脸换衣服,一切收拾完,要对着喜神的方位,烧香磕头。

从这天以后,村里三天不准放鞭炮,如果谁放了鞭炮,就会把驱赶走的鬼,重新找回来,村里一年不得安宁。

经年九月待在这个地方的人,除了生活习惯一致,甚至连有些小范围的习惯,也如出一辙。

老苟在地里吃饭前做的这个动作,我们村基本每个人都会,每个下地干活,在地里吃饭的人都要做一遍。

老苟父子两个都是种庄稼、收庄稼的好手,短短四个小时,一块三亩的油菜,已经有一半割倒在地里。

吃饭间隙,老苟会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玉琢回家准备午饭,乃红和弟弟把割下来的油菜转到大路边,码在人力车上,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带一车回去。

玉琢很聪明,她叫乃红回家做午饭,乃红很少干地里的活。

玉琢和丈夫转油菜,老苟继续割。

整整忙了四天半,玉瑞家的油菜总算是割完,全部堆放在码垛场。

至于接下来碾油菜,晒菜籽的事,就不用老苟父子来帮忙。

碾油菜是大家一起干的活,今天左邻右舍给你干,明天你就得跟着左领右舍给别人干。

这个体力活,也落在乃红和玉琢身上。

玉瑞父亲的病越来越严重,一步也离不开人。

玉琢在家的日子,她妈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到处去,主要是大家都去忙,没人陪她闲聊。

风尘仆仆忙完了菜籽,就等下一场雨,铺上地膜种玉米。

种玉米也是一件很繁琐的事,那个时候翻地全靠牛,

三亩地,怎么着也要一头牛翻两个上午。

玉瑞家里没养牛,只要老苟趁天气好,月亮高挂的日子,凌晨四点过牵着牛下山耕。

与此同时,玉琢二爸的牛,也会事先拴在玉琢家,等老苟下山后,一个直接去地里犁地、另外一个来牵玉琢二爸的牛,再去犁。

这样一个早上就把地翻完,四个人又铆足劲干一下午,铺上地膜种上包谷籽。

紧接着又到了割小麦的时间。

老苟的地也不少,不歇气地收,往年也要收半个月,老苟一年打的粮食,少说也在5000斤上下。

今年老苟为了支撑女儿,在农忙时找了外援,我们那边叫赶麦场,言外之意就是帮助别人有偿有小麦。

这年的六月天有点捉摸不透,按照往年的时间算,我们山下的小麦收了一半,山上才开始起镰收。

今年基本成熟的时间前后相差没超过两天,一夜过去,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小麦就时一片金黄。

老苟一口气请了十个人,每天每人30块钱,管吃管住还管烟。

而这十个人中,老苟带着三个给乃红在山下割小麦,山上留的七个由儿子领着收自己家的。

前后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过了农忙。

老苟估摸着自己今年能毛收8000斤粮食,玉瑞的能毛收400斤。

没错,装了尿素的代理,老苟整整码了120袋,抛开晒过过程中的损耗,老苟净重收仓8000斤不是问题。

过了国庆,种了小麦,所有人基本能闲下来,没事做了。

生活回到了吃完饭,坐在码垛场讨论别人的状态。

村里人很清楚的记得,立冬第二天,玉瑞爸爸吃力的拉着乃红的手,艰难的张开嘴,从嗓子眼提出几个字:“叫你爸爸下来一趟。”

乃红有点怕,她从小就听过,一个人在归西前,还竭尽所能用自己的一口气,叫来相见人的人。

乃红也不敢耽误,就跑到村头小卖部去打电话。

那个时候村里刚兴起电话,短途一分钟五毛、长途一块,一个村可能就一部电话,你打到村里告诉对方找谁,挂了电话,对方还要去叫人。

就这样,从打电话到老苟下来,基本上四十分钟,一同来的还有儿子和儿媳。

玉瑞爸并不是交代最后的遗憾。

经过艰难又长达一小时的聊天,通过言语、比划、歪歪扭扭鞋子、大家猜测。

玉瑞爸的意思是,乃红待在这个家里太委屈,叫老苟把孩子带回去,重新找个好人家嫁了。

此时的玉琢似乎也同意父亲的观点、玉琢二爸虽没说话,也默认了。

可老苟有顾虑,他担心玉琢不上山。

不想错过《沉睡的玉瑞》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