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章:村里来了1群不速之客

电话。

村里收韭菜的两个代办,是最先拥有手机的人。

腰带上扎着一个皮质的手机腰包,骑个摩托车穿梭在村里。

那才是村里最亮的老靓贼。

人人羡慕、人人向往。

向往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生活。

当然2003年的时候,村里已经有了这种生活蜕变的迹象。

早年间走出农村的人,有几个发展得很不错。

体制内官居高位的有,电信系统的高管也有。

而村里最高修了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也是这类人的亲属。

电视就不用说,2003年的时候,家家基本都有,不仅有电视,还是vcd/dvd,低音炮音箱。

电话在那个时候属于高消费品,没有固定收入的人,可望不可及。

韭菜代办有固定收入,且业务需要,必须配手机。

而走出农村的人,把自己用退休的电话,办一张卡送给家里人,方便联系。

有了电话确实方便,可信号源不稳定。

有时接五分钟的电话,也弄不清楚一件事。

断断续续的声音,动不动就断线的信号,电话也基本成了摆设。

好在省电信系统任职的人,经过一番协调,总算是答应在村里建个信号塔。

这个消息传到村里不到一周的时间,村里就来了三个陌生人。

穿的衣服上,赫然写着“中国电信”四个大字。

大多数村里人不知道中国电信是干什么的,看到有个电字,大家猜测这应该是来检查村头变压器使用情况的。

好在龙顺话多,凑过去问这些人是干什么的。

听到陌生人说,勘查位置,安装信号塔。

村里的人终于理解了,也开心了,开始期待。

三个陌生人勘查了两天时间就走了。

半个月后,一辆满载物资的货车径直开到学校操场,开始卸货搭帐篷,这些陌生人当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龙顺的邻居俊强。

龙顺邻居有个堂哥在省通信部门工作,安装信号塔就是他出面协办的。

当天,俊强协调村支书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喊了几嗓子。

大概意思是,村里要在学校操场安装一个信号塔,请村民没事不要去现场围观,更不能抹黑去东施工队的东西,不要给村里人脸上抹黑。

另外传达出一个信息,施工队需要五个人现场帮忙打地基,每天30块钱,这六个人的选择标准就是特困户优先。

乃红也顺理成章被俊强请去给施工队做饭。

北方人很少吃米饭,尤其是米饭比面贵的地方。

施工队是从省城来来的,上顿下顿吃面不习惯,要求乃红每天的早上煮稀饭、蒸馒头,中午四菜一汤,晚上隔天面、隔天米。

乃红烧菜的技术,果然没让施工队失望。

餐餐不重样、餐餐饭扫光。

施工队队长,听闻乃红守活寡。

有事没事就找乃红聊几句,探探她的口风,想要把她跟自己的徒弟撮合在一起、喜结良缘。

乃红何尝不想走出农村,奔向城市。

可她肩负重任。

虽然她跟父亲预定的一年期限早就到了,不论是父亲、玉琢一家人,都同意她再找一个。

可这几年她的心思都在挣钱上,改嫁这件事一直被搁浅。

乃红何尝不想有个肩膀依靠。

可她觉得目前挣钱比嫁人更重要。

信号塔从打地基到通电,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施工队长把徒弟的工作交给了别人,让他在厨房帮乃红的忙。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乃红对这个胡子拉碴的人产生了好感。

可在她的思想意识中,城里人特别能耍心眼,她也担心被骗。

施工队撤走的前一天。

队长在镇上请徒弟和乃红吃了一顿饭。

饭间,队长一直叫乃红考虑考虑。

一时间乃红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直接拒绝,还是认真考虑考虑。

队长似乎看出了乃红的难为情。

于是提出想要见见她的父母。

乃红还是果断拒绝。

不想错过《沉睡的玉瑞》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