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与天师之间的交流,但任谁都知道真正的核心还是在沈渊身上。
随着钦天监被定下,镇国公愈发感觉到自己在帝都之中的权势不断被打压,转移镇国公府权力重心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
“必须要找一处远离帝都的城池,但是又不能太过荒凉偏僻,其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影响力要足够大。
并且这一处城池不能有顶级的权贵世家干扰,要有足够能力削弱姬亦瑶国运的影响力,最好还需要方便收拢整合各方世家军团的力量。”
一幅幅画面在镇国公脑海中不断闪过,最终定格在了一座无比熟悉的城池上。
“南星城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百二十一章 怜悯你们的无知!
镇国公选择南星城并非毫无根据。
首先南星城作为大汉帝国南部主城,是距离帝都最远的大城,姬亦瑶掌握国运时间尚短能够辐射到南星城的范围有限。
其次大汉边关之一的玉门关距离南星城仅有数千公里,玉门关边疆与天竺国接壤,驻扎着众多大汉军团。
一旦能够借助南星城的辐射将玉门关牢牢握在手中,镇国公便可以借此机会制衡姬亦瑶。
姬亦瑶即便是再想清除权贵世家,也必须要顾忌边疆的稳定,毕竟玉门关外的天竺国可不是什么小国。
神话时代结束之后天竺神系破灭,剩余的几尊神灵寻找机会直接降临在现世,灵性的污染几乎让天竺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
千年时间里,天竺国依靠着海量人口所带来的信仰之力勉强维持住这几尊神灵的状态。
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中,天竺也是少有人神灵直接降临现世统治人类的国家,这也使得天竺国展现出难以压制的侵略性。
一旦玉门关有失天竺国入侵大汉,姬亦瑶这位大汉女帝难辞其咎,刚刚掌握的皇权势必会再次失衡。
可以说只要以南星城为重心掌握整个玉门关,镇国公在与姬亦瑶的对抗中便先天立于了不败之地。
甚至于,除了这两点之外镇国公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之前我对抗教廷,是因为我掌握着整个大汉朝廷,教廷入侵大汉是在动摇我的根基。
然而眼下姬亦瑶重掌大权,或许我可以考虑让出传播信仰的权力,以此联合教廷制衡姬亦瑶。
而且南星城有教廷的候补圣女坐镇,是整个教廷在大汉最核心的地方,入主南星城能够更加容易与教廷方面接触。”
刹那间万千思绪在镇国公脑海中闪过。
这位百年前曾参与教廷大汉之战的镇国公,并没有对于自己与教廷合作的想法有任何愧疚。
他虽然在战争中获得了伯爵爵位,可真正让他一步登天成为国公的,还是替先帝伐山破庙炼制长生药。
从一开始他就并非什么铁血战将,他所追求的自始至终只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