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率兵到达之前,解决眼前的这些汉军。
“速战速决,不要恋战!”安息副将骑着马,奔走在战场各处,却始终躲在士兵身后,确保自身安全:“所有人撤出战斗,返回大营!切莫被汉军缠上。”获胜的希望本就不大,安息副将眼见希望存危,当即命令大军且战且退。无法获胜,那就全身而退。他本是奉命前来支援前线,拿下康居城。目标却是一降再降,拿下康居城,到击败关羽军,再到全身而退,撤出战斗。他的目标很灵活,思路也很清晰,战场上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至少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占优势时,寻求胜利。优势消却时,则稳步撤离,保全实力。 本是天衣无缝的安排,可惜他遇到的对手是徐庶,正面交战的那人是关羽。这两位,都不会眼睁睁看着安息军安然无恙地撤离。关羽在层层包围中,随意出手,挡下安息军的围杀,回头看到徐庶打开城门,冲了出来的时候,整个人为之一振。全身气势陡然攀升,随意挥刀,有气无力的伤员将军,瞬间变成了一头生猛的凶兽。只见关羽手中青龙偃月,在阳光下散发出耀眼光芒,寒气逼人。寒芒闪过,便是敌军数颗人头滚落。此刻,关羽的四周,有着整个战场上,至少三分之一的安息军。由此可见,安息副将对他的重视,用万余人去围攻一个受伤的汉军将领,这和安息主帅率领四五万人围杀赵云,如出一辙。先前,关羽随意抵挡,安息士兵还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压力,只是觉得这位高大魁梧的汉军将领实在难杀。现如今,直面全力出手的关羽,他们心中恐惧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不消片刻,便长成了参天大树。战场上出现了滑稽的一幕,万余围杀关羽的安息士兵,被关羽打破包围不说,反被追杀。一人追杀万人,这样的场景,安息副将并不陌生,上一次见到,是赵云追杀主帅的时候。但,依旧深受震撼。初次见面,安息副将便将关羽归类为比赵云弱一层次的武将,不曾想到了此刻,才看到关羽真正的实力,竟然不在赵云之下。心中大震,安息副将仅存的理智,告诉他此刻必须快速撤离。即便是放弃一些士卒,也必须立刻离开,否则就真的再也走不掉了。“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快速脱离战斗,撤回大军营寨!”安息副将再一次下令催促。他忽然想起,主帅还率领着安息大军与赵云的骑兵在战斗。蓦然惊出一身冷汗。此处距离中军尚有一段距离,且喊杀声震天,他难以搞清楚主帅那里的战况。抬眼望去,大军后退的道路上,除了散落在各个地方的安息士兵,并没有出现大批的汉军,心中稍稍安定。这说明,主帅的大军没有被击溃,还在抵挡赵云的骑兵。当然了,如果主帅统帅大军击败赵云,前来援助就更好了。但是,时至此刻并无出现主帅的援兵,他的心理就一定明白,主帅的大军被赵云那千余骑兵拖住了。尽管他不知道赵云和那些汉骑是怎么做到拖住数十倍于己的大军,可主帅的援兵没有出现是事实,汉骑没有出现截断后路也是事实。安息副将不停后撤,心情复杂,不知是该为大军被千余骑兵缠住而感受愤慨和难过,还是为主帅挡住汉骑,保住了大军退路而感到庆幸。“快马加鞭,速去通知主帅结束与汉骑的战斗,战事不利,请主帅暂避锋芒,保全实力,伺机再战!”安息副将作为在场的最高将领,他不能够丢下自己的士卒,一人逃命,他要留下来指挥大军撤退。派遣部下向主帅送去自己的建议,只希望在这个时候,主帅不要太过固执,能够暂且后退避敌锋芒。小兵领命离开,一匹快马穿梭在战场上,返回安息中军所在。“主帅!”“主帅!”“汉军发起反攻,前方战事不利,将军已带人撤退,建议主帅不要被敌军缠住,撤出战斗,准备接应大军,保全实力,伺机再战!”小兵只是远远看到安息主帅的旗帜,便大声地吼叫起来。声音的速度,比战马奔跑的更快。在到处是人的战场上,大声喊叫,费力却好使。还在调集大军围攻赵云的安息主帅,听到声音猛然回头,看到一快马飞奔而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撤军的话。安息主帅握紧拳头,指关节攥得咯咯作响,声音冰冷到了极点,道:“再攻一次,不惜一切代价斩杀这支汉骑!”此时,赵云率领的重骑兵,刚刚从安息军,不知第几次的包围下冲出来,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