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章 平江的胜利靠什么?汀泗桥不比平…

军副军长,上将秦景。由于第4军军长林潮留守广东,因此在前线的第4军就由副军长秦景全权指挥,和秦景并排而行的是一位戴着眼镜,脸盘大大的中将,军党代表刘振元。

洪戈文在黄埔听过秦景和刘振元讲课,所以对二人也很熟悉。

当洪戈文把这几个人的名字低声告诉3个班长后,谢彦琼似有所悟说:“根据我以前在警卫团的经验,长官在前线行军时,除了有警卫护卫,还必须有野战部队护卫,说不定我们团就担负护卫军部的任务。”

谢彦琼猜得没错,第二天大早,2连就接到团部向北开拔的命令。

全团呈两列纵队,军部行进在队列中央,从崇阳出发后,队伍沿着两山之间的一条峡谷向西北行了40华里,到粤汉铁路上的赤壁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再沿着粤汉铁路向东,期间他们超越了叶挺独立团驻扎的中伙铺,于当天下午来到了一个叫石坑渡的地方扎下营盘。

也就在这天晚上,团部下达了第二天即(1926年8月26日)进攻汀泗桥的命令。

汀泗桥是武汉的南大门,是北伐军进攻武汉的必经之地,也是吴佩孚决心坚守的重镇,镇守此处的是吴佩孚军官团的一个大队,还有2万守军和几门75mm野炮。

相比平江,汀泗桥防线更有利于守军。

平江防线有100多公里长,敌人虽有10万人马,却只能布置在一线,没有防御纵深,北伐军采取突破一点的战术就使得平江守军全线皆溃。

汀泗桥则不同。

不想错过《洪戈文的军旅生涯》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