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我朝正在全力赈灾,那里还有余钱去援朝啊?陛下,此项开支,可谓庞大,我朝神祖时,前后可是花了好几百万两银子啊!陛下,有这些银子,还不如去赈灾……,可救济更多的灾民……”刘延元给皇帝的雄心吓坏了,按照皇帝的搞法,大概得拆金銮殿,不然那里有银子二次援朝?
杨改革看了,笑道:“呵呵,刘爱卿,这件事,你先别急,听听孙师傅怎么说,然后你再发表意见,如何?”杨改革不以为意,自己确实没有钱如万历的时候那样大规模的援朝,不过,自己可以用游击战,用手榴弹把野猪皮拖在朝鲜,放野猪皮的血,至少,战场在朝鲜,不是在明朝,死多少朝鲜老百姓和自己无关。
(未完待续)
杨改革考虑了半天,道:“袁爱卿,这样,关外,你自己负责安排。训练,朕派给你一批人员,协助你就是,先在关外训练一小批试试,边实验边扩大,也可以和毛文龙那边一样,将军队分成三等,第一等是死战之精兵,要求可以和东虏野战而不退后,待遇最高,可多招募和东虏有血仇之人充任;第二等是守备兵,只要求守城,一般不要求野战,只配合第一等作战,待遇次之;第三等就是民兵、乡兵,作为前两者的补充,朕如今,也是摸索着做,你看如何?”
杨改革也不好完全拒绝了袁崇焕,这统一补充,统一训练,统一配置也是曰后军队的发展方向,也是杨改革曰后的目标,不过现在嘛……自己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怕在有的人心目当中,还是一个不懂军事的娃娃,如果贸然改革军事,到时候出了什么岔子,只会便宜了野猪皮,这两年正是关键,年年都有仗打,还是别节外生枝的好。杨改革还是决定暂时按下这件事,等自己手边这几只部队训练出了成果,有了战绩,再徐徐的改编,风险小的多。
袁崇焕很失望,这样好的办法皇帝居然都不推开,不推广,不知道皇帝怕什么、想什么。如果是以前,袁崇焕可能还和皇帝争辩几句,不过如今嘛,袁崇焕觉得没必要争了,该怎么做,皇帝应该比自己明白得多,皇帝既然要自己这样办,那自己就这样办吧。
“臣遵命。”袁崇焕毫无表情的答道。
满桂和赵率教奇怪的看着皇帝,也奇怪的看着袁崇焕,果然,这进京的军队和别的军队是有区别的,原来传说这进京是当皇帝亲军的传言是真的。否则为什么这袁崇焕就求不来统一训练,统一配置,统一补充呢?
满桂和赵率教都是暗暗偷喜,袁崇焕则不动声色。
“好了,你们如今也都听方弘瓒说过东虏的作战特色了,朕就再补充几句,打仗,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对手是什么人,是精锐,还是奴隶,或者是投靠东虏的蒙古人,这个,都得分得清清楚楚,别到时候犯了田忌赛马的毛病,明白吗?”杨改革又嘱咐道,生怕自己这些手下曰后脑袋发懵,遇上奴隶兵用尽全力,遇到精锐就抓瞎。
“臣等领命。”众人又是一起回答道。
……杨改革见说完了关外辽东,现在,该说到东江了,不过如今毛文龙不在,杨改革准备自己说。
“刚才,说了蒙古右翼,也说锦宁防线,现在,朕就说说毛文龙的东江镇吧……”杨改革思索一下,开始组织语言了。这毛文龙是个问题,自己的手伸的还是不够长,毛文龙那里,是自己控制的最弱的一个环节,虽然毛文龙从信上说得挺好,不过,实际情况就是自己也得通过毛文龙掌控东江,杨改革甚至怀疑,在东江镇,自己的圣旨不如毛文龙的话有用,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东江镇就是毛文龙一手建立起来的,关外诸多将领打得一塌糊涂的情况下,出了这样一朵奇葩,也是一个人物,杨改革自认现在还不能很好的控制毛文龙,说起话来,犹豫再三。
“东江那边,朕已经让毛文龙按照三级兵制的来重新划分,会让他时常出兵牵制东虏,不让东虏能全力西进,可以为锦宁防线和林丹汗减轻压力……”说到这里,杨改革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要说的了,这东江镇,确实是自己的一个软肋,自己对东江镇了解实在有限,对东江镇的控制,也实在是有限。
看了一眼方弘瓒,杨改革也没说什么。
“说到东江,朕还有一件事要说,今后两年,关外大旱,粮食,军火,物资势必成为重中之重,朕会统一派出人员,组建统一的衙门,全权管理这进出关的事宜,包括人员、货物、税收等等,特别是粮食,军火,会受到严格的管制,没有允许,擅自出关的人,可当投敌当场击杀,没有经过允许,擅自到关外贩卖货物的,也当资敌,当场击杀。要到关外去,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