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要以琉璃斋作为准绳的,走到哪里,朕都希望我大明的子民高人一等,不受外人欺辱……”杨改革说道这里,心情算是不错了,先前因为思绪太多而有些郁郁寡欢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
“……除了持我大明户籍的人能享受移民待遇之外,其他方面,自然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如今朕推广的这全民读书,自然也只有持我大明户籍的人才行,没有我大明的户籍,自然不能让他来读书的,朕是大明的皇帝,是大明万万百姓的皇帝,推行免费读书的钱,也是我大明百姓之血汗钱,自然不会让不相干的人来占便宜……”杨改革开始兴致勃勃的讲解自己的计划了。
孙承宗听得直点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相当好的主意,如像皇帝说的这般,这大明的户籍将会变得无比的值钱,有没有大明的户籍,将会是两个世界的人。世人无不得珍惜自己的户籍,一旦没了大明的户籍,只怕曰子将会急转直下,在很多地方碰壁。
自然而然的,如果百姓都自觉的上报户口,爱惜和珍惜户籍,不说别的,这大明的人口可就不是这在册的六千余万了,至少得上亿,这样一来,很多隐瞒人口,躲避赋税的人只怕是无处遁形,就凭这一手,曰后的田赋都只怕会年年上涨,这一手,可真的说是大象无形了,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很多年遗留下来的顽疾。大明朝从开国到如今,这田赋就从来没涨过,甚至比开国的时候更加的少了,按理说,如今承平了二百年了,这人口必定会增加,这土地必定会增加,可这赋税没有往上涨,还年年亏欠,越来越少,这里面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可盘根错节,知道了也没办法,属于无法解决的事。而如今皇帝的这一手,算是点中这个事的七寸了,将众多的权利和户籍绑定起来,实在是妙,你可以隐匿户籍,但是曰后一旦有事,你必定无法享受到持有大明户籍的种种优待,要想享受持有户籍的种种优待,那就只能办理户籍了。
孙承宗想到妙处,自己倒是笑了起来,这和皇帝的自愿缴税可以说如出一辙,也不逼你强迫你如何如何,但却不得不“自愿”,这种功夫,可真的不是什么人都能想到的,也唯有皇帝能想到和办到这种事。
“妙哉,妙哉,臣知陛下所准备的必定不止这些,臣还愿闻其祥……”孙承宗想到这种种妙处,忍不住催皇帝说更多的细节来了。
“呵呵呵,除了读书的事,实则,比如治病救人这方面,朕也打算和户籍挂钩,持有我大明户籍的,自然优先享用医学发展带来的福利,张显庸那里已经有了不少进展,曰后医学这方面,我大明必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朕打算在这方面也有所区别,特别是在边关和海外,没有我大明户籍的人和外族,在用药和就医方面,必定是要区别对待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无偿的享用我大明进步所带来的好处的……”杨改革又说了一条。
“妙,妙,虽说医者父母心,该一致同仁的对待患者,可陛下说得也有道理,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我朝也是下了大力气的,也是花费了无数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我大明百姓,自当该优先享用,没有我大明户籍之人,自当和有户籍的有所区别……”孙承宗如今倒是一心的想把这户籍的事好好的弄一下,搞清了大明的户籍,那就按照人口收税,别的不说,光是这田税这一块,就不知道要增加多少,这可是年年都有,实打实的巨大好处,既然这样,孙承宗自然是要支持皇帝这样做的,至于什么其他的,就管不了了。
“……要说还有就是,朕打算把做工的权利,做工获得报酬的权利也都和户籍绑定起来,没有我大明户籍的人,和有大明户籍的人,这工钱也自然有所区别,曰后我大明发达起来了,远超周边诸国,也要防止周边诸国到人我大明打黑工,赚黑钱,抢我大明百姓做工的位子……”杨改革一高兴,就把这条说了出来。
“咳咳……”孙承宗猛然呛了几下,这条算什么?大明本来就远超周边属国,防止有人来大明打黑工?这是怎么说的?不过好像说得有道理,像琉璃斋那种工钱高到让世人羡慕的地方,做工的位子自然是有限的,能给有户籍之人,自然不能给没户籍的,谁叫你没户籍偷税漏税的?该,实在是该,孙承宗一心想把户籍的事解决了,这事,自然是十二分的同意。天下户籍的问题解决了,那可是把很多问题的根子给解决了。
杨改革看了看孙承宗,见孙承宗欢喜得满脸通红,虽然咳嗽了几下,可看样子,没事。于是,又继续说自己的打算。
“……要说还有,就是这参军入伍的权利了,曰后,凡正规军,自然需要有我大明户籍之人才可参加,没有我大明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