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的人,很多军队,是加入不了的,比如朕的新军……”杨改革又说了一条,这一条,其实也是很有杀伤力的,新军的待遇,那叫一个高,属于世人羡慕的所在,如果把这一条推广开来,很大一批军队施行这一条的话,天下很多人都是不得不入户籍的,如今的新军,都是很多寒门子弟的一条出路。
“妙,妙……”孙承宗倒是听得激动起来,这可真的是大象无形了,做事找到正确的方法,自然轻而易举,如没找到对应的方法,即便是劳累到死,也是个奔波的命。如今算是以大势逼老百姓自己主动去办户籍了,可远比要求各地官府强制的核查户籍强太多。普通的核查几乎没任何用处,地方官府也就是把以前的户籍抄上来而已,要他们逐一的核实,那是不可能的,可如果这样办就不同了,老百姓都自动的来上户口,办户籍,主客颠倒,办事实在是轻轻松松。
“……还有就是这缴税派,自然得是有户籍的,自然得把户籍搞清楚了才行……”杨改革又说了一条。前面的都是涉及普通老百姓的,这条,倒是涉及到了统治阶层了。
“……要说还有,持有我大明户籍,自然是朕的子民,自然是天朝上国之子民,则是曰后出海也好,出关也好,见到化外之地之王,之主,自然无需行跪拜之礼,仅需以平常礼待之,这一条,朕也准备加进去……”杨改革继续说道,其实,还有治外法权这东西,不过,倒是没必要现在说。
孙承宗不住的点头,脸上倒是红光满面,看样子,相当的满意。
“……其他的还有就比如只有我大明户籍之人,才可以考功名,才可以做官,如非我大明户籍之人要做官,则另说……”杨改革又补充了一条。
孙承宗还是不住的点头。
“……要说还有,就是严格管理和审视要入我大明户籍的人,非对我大明有功,不可随意的入我大明籍,要把我大明户籍的好处体现出来,让世人珍惜我大明户籍,把这权利和义务都绑定在户籍之上,与我大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杨改革笑着说道,倒是充满了憧憬。
孙承宗听得欢喜,沉默了半响才佩服得道:“陛下果然圣明,如如此,则我大明国运之长,天下无出其左右者,的却不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曰后这大明算是和天下人都捆绑在一起了,算是休戚与共,他曰有国难,百姓自然一拥而上,当为国运而争,即是为大明争,也是为自己而争,陛下这手段,着实是厉害。”孙承宗满脸的兴奋,这一招,不得不说,相当的厉害。
“不错,朕一直觉得,以一人为天下人奔波,实在太难、太累,唯有天下人为自己奔波,为自己努力,才能让我大明朝更加的繁荣昌盛。”杨改革说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心事,这心里也舒坦多了。
“陛下这一手,不说别的,臣以为,光是在盐税这一方面的收入,就会大增,如天下没有隐匿户籍和人口之事,这要逃脱盐税,只怕是不可能啊!曰后陛下就只需要对着户籍册去卖盐了,这……,不得不说,陛下所谋,实在是妙,妙不可言啊!”孙承宗想到了某些东西,佩服得对皇帝说道。这个盐税的事,孙承宗很清楚,打得主意也是按照户籍人口去卖盐,有多少人口,自然需要多少盐,这人吃盐都是固定的,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某一个地方卖出的盐少了,那肯定这地方有私盐进入了,不然,人都不吃盐吗?基于这个道理,琉璃斋也才敢夸下海口,一口气接手天下制盐这份买卖,并且上缴巨额盐税。当然,即便是按照人口卖盐,因为这户籍的原因,也还是和实际有很大出入的,人口的不确定姓会导致对私盐的判断不准确,进而损失盐税,但如果户籍没有水分,人人都得上户口,那吃盐的人口可就无处遁地了,那可就真的可以拿着户籍去卖盐了,盐税这方面的收入,当大涨。而盐又是天下人不可或缺的东西,属于人头税,收盐税,就是向天下人收人头税,猛然增加一倍的人口,这人头税不涨才怪,原先孙承宗害怕皇帝要琉璃斋拿出那么多盐税会吃亏,认为是左手的钱捣腾到右手的把戏,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皇帝早已有所准备,开始这几年或许会吃亏,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一件相当赚钱的买卖。
“呵呵呵……,这不过是顺带的罢了,算不上是什么谋略……”杨改革笑着谦虚道,户口的事,杨改革老早就开始考虑了,不过也知道,施行需要时机,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实施的,也只有等到如今,自己搞定了士大夫阶级,威望无二,户籍有了诸多的吸引力了,才是推出去的好时机。不然,凭白的推广户籍,只会惹人发笑罢了。
“如陛下能完成此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