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41章 无畏擒龙(46)

砚之在静远堂住到第三百六十天的时候,恰逢冬至,院角的老桂树落了最后一片叶子,金黄的叶面上还沾着晨霜,像谁在叶尖撒了把碎银。^天!禧·晓¨说`徃¢ *免·沸/阅?毒*她蹲在葡萄架下整理落叶时,发现挂在藤上的锦囊己经变得有些僵硬,红绳的颜色褪成了浅粉,像段被时光洗旧的记忆。“该把核取出来了,”老人抱着床棉被从西厢房出来,棉絮里裹着个小陶罐,“再捂就闷坏了,去年的桃核就是这么烂在布里的。”

砚之解开锦囊的红绳时,手指触到果核的纹路,比刚取出时更深了些,凸起的“静远堂”三个字在晨光里泛着油光,像被岁月磨亮的印章。老人把核放进陶罐,罐口塞着团新采的艾草,绿色的叶片在陶土上投下细碎的影,“得让它见见干风,”老人用麻绳把罐口扎紧,“等立春那天,就埋进东墙根,那儿背风,土温也合适。”

那天上午,村里的孩子们来送“暖核礼”,每人手里都攥着块烤红薯,热气腾腾的,把小脸熏得通红。“我娘说红薯皮能暖核,”梳羊角辫的小姑娘把红薯往陶罐旁凑了凑,甜香混着艾草的苦漫出来,“去年她埋土豆时就这么干,说‘热乎气能催醒睡着的芽’。”

老人笑着把红薯收在竹篮里,篮底铺着阿婉织的蓝布,烤焦的薯皮在布上印出褐色的斑,像幅抽象的画。“等会儿分给大家吃,”老人的手指在陶罐上轻轻敲着,发出闷闷的响,“核听见热闹,醒得才快。”

砚之把陶罐搬到窗台上,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罐身上,陶土的温度慢慢升起来,像给核裹了层看不见的棉被。她突然发现窗台的裂缝里卡着片银杏叶,是深秋时落下的,叶脉己经发黑,却依然保持着完整的扇形,和祖父《植物志》里夹着的那片几乎一样。“这是树在留念想,”老人往窗台上摆着盆水仙,“你看它把叶子卡得多牢,就像有些事,想忘都忘不掉。”

中午吃饭时,李婶带来了刚包的饺子,白菜馅的,饺边捏得像朵小小的腊梅,是用阿婉留下的木模压的,模子上的花纹己经被岁月磨得浅淡,却依然能看出花瓣的弧度。“我娘说冬至的饺子得捏花边,”李婶往醋碟里撒着姜丝,“这样才不会冻掉耳朵,当年阿婉姑娘就爱这么捏,说‘好看的饺子,吃着也香’。”

老人往砚之碗里夹着饺子,热气在两人之间凝成白雾,“你祖父在漠河时总说,”老人的筷子碰了碰醋碟,发出清脆的响,“北方的饺子得配蒜泥,南方的得就姜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味,换了就不对劲儿’。.8^4\k/a·n¨s·h`u\.`c/o*m_”

砚之咬开饺子的瞬间,白菜的鲜混着猪油的香在舌尖炸开,突然看见碗底的青花图案——是个埋在土里的陶罐,罐口露出半截红绳,和窗台上的景象一模一样。原来这院里的物件,连碗底的花纹都在呼应,像场无声的接力,把时光里的牵挂代代相传。

下午,砚之帮着老人翻晒祖父的书稿,在《北地草木记》的扉页发现张泛黄的节气表,是用毛笔写的,每个节气旁都画着小小的植物,冬至那天画的是株腊梅,枝头挂着个小小的陶罐,和窗台上的一模一样。“他总爱把日子和草木绑在一起,”老人往书页里夹着晒干的艾草,“说‘记不住节气的,就看植物,它们比日历靠谱’。”

砚之把节气表贴在东厢房的墙上,刚好在陶罐的正上方,像给时光挂了张导航图。她突然想起昨天给水仙浇水时,发现盆底的排水孔里缠着根红绳,想必是从锦囊上脱落的,在水里泡得发胀,像条想钻进土里的小蛇。“这是植物在收信物,”老人用镊子把红绳夹出来,晾在窗台上,“你给它什么,它就收着什么,连根线都不嫌弃。”

那天傍晚,砚之在样书的再版后记里写下:“节气的记忆刻在植物里,人的牵挂系在线绳中,那些看似零散的标记,其实都是时光埋下的路标。”她写这句话时,窗外的陶罐被风吹得轻轻摇晃,艾草的碎屑从罐口漏出来,像给文字撒了把绿色的星。

夜里下了场雪,是静远堂的头场雪,雪花落在青石板上,簌簌的响像谁在院里撒着盐。砚之躺在床上睡不着,听见老人在厨房烧火,灶膛里的噼啪声混着他哼的《梅花三弄》,第三弄的调子依然有些飘,却比任何精准的旋律都让人安心。

天快亮时,雪停了。砚之跑到院里,看见陶罐上积了层薄雪,像给核盖了层棉花被。老人正用扫帚把罐周围的雪扫开,露出下面的青石板,他的毡靴上沾着些冰碴,想必是从井边打水时溅的,冷得像块会走路的冰。“雪化了会结冰,”老人往石板上撒着草木灰,灰白色的粉末在雪地里画出条弧线,“核怕冻,

不想错过《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