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43章 无畏擒龙(48)

砚之在静远堂住到第西百五十天的时候,小满刚过,新苗己经长到两尺高,枝桠间抽出了十二片深绿的叶子,叶片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像把把微型的小扇子,在风中轻轻摆动。/如!雯.网^ *已`发`布~醉′辛~彰¨結`她蹲在花架前给叶片喷水时,发现最顶端的叶腋间冒出个米粒大的芽苞,嫩绿的,裹着层细密的绒毛,像谁在枝桠上藏了颗绿珍珠。“这是要分枝了,”老人提着竹篮从菜地里回来,篮子里装着刚摘的黄瓜,碧绿色的瓜身上还带着小黄花,“比去年的枸杞早了五天,看来是攒足了劲。”

砚之把喷水壶往石桌上一放,水珠从壶嘴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出细碎的响,像给新苗的成长鼓掌。她想起祖父《植物志》里的话:“植物的分枝是场郑重的告别,老枝托着新枝,像把牵挂递给更远的地方。”正出神时,老人把黄瓜往竹篮里一码,黄花上的花粉簌簌落下,在新苗的叶片上粘了层金粉,像给绿色的小扇子撒了把碎金。

那天上午,参与“种子计划”的读者寄来了照片,信封上贴着各地的邮票,有的印着雪山,有的印着湖泊,还有的印着城市的高楼。“你看这张,”编辑指着张来自漠河的照片——雪地里的腊梅籽发了芽,嫩白的芽尖顶着冰碴,像个倔强的童话,“收件人说这是他祖父当年种腊梅的地方,现在又长出新苗了。”

老人坐在竹椅上翻着照片,手指在漠河的芽尖上停顿,指腹的温度仿佛能融化纸页上的冰碴。“这就是种子的意思,”老人的声音里带着黄瓜的清,“不管到了哪儿,只要心里有牵挂,就能扎下根。”他转身从东厢房拿来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各地寄来的泥土,有的带着沙砾,有的混着草籽,“我想把这些土掺在一起,给咱们的新苗换次盆,让它也尝尝各地的味道。”

砚之把各地的泥土倒在陶盆里,漠河的黑土、海南的红土、新疆的沙土在阳光下融成一团,像幅微型的中国地图。她突然发现海南的红土里裹着片贝壳,边缘被磨得光滑,像个小小的月亮,“这是大海给新苗的礼物,”老人用竹片把贝壳埋在盆沿,“让它知道,远方不仅有雪,还有海浪。”

中午吃饭时,李婶带来了刚烙的菜饼,饼里卷着新摘的苋菜,紫红色的菜汁把面皮染成了晚霞的颜色。“我娘说苋菜饼得就着绿豆汤吃,”李婶往碗里盛着汤,绿豆在汤里浮浮沉沉,像些会游泳的绿珍珠,“败火,配着新苗的劲儿正好。”

老人往砚之碗里夹着菜饼,饼边的焦脆混着苋菜的软滑在舌尖散开,“你祖父夏天最爱这口,”他的筷子在饼上轻轻敲着,“说‘南方的绿得带点红,才热闹,不像北方的菜,青就是青,白就是白’。”

砚之咬饼时,突然发现饼里嵌着颗小小的腊梅籽,是去年的果核剥出来的,想必是李婶特意放的,“这是‘籽归饼’,”李婶指着籽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阿婉姑娘当年总爱往饼里藏籽,说‘吃到的人能沾点草木气’。”

下午,砚之帮着老人翻晒各地寄来的泥土,在漠河的黑土里发现根细如发丝的红绳,想必是哪位读者特意缠在籽上的,在土里泡得发红,像条穿越千里的思念。“这是人心跟着种子在走,”老人用镊子把红绳夹出来,晾在新苗的枝桠上,“红绳牵着籽,籽牵着土,土牵着咱们的新苗,就像把天下的牵挂都缠在了一起。”

砚之把红绳系在新苗的芽苞旁,风过时,红绳在绿色的枝桠间轻轻跳动,像个跳动的音符。她突然想起昨天给新苗浇水时,发现陶盆的排水孔里钻出根新须,缠着片从海南红土里掉出来的贝壳,在阳光下闪着七彩的光,像给植物系了个会发光的信物。

那天傍晚,砚之在“种子计划”的回信里写下:“植物的根须会顺着牵挂生长,红绳牵着贝壳,贝壳缠着新须,新须扎进混着各地泥土的盆里,像把所有的思念都织成了网。”她写这句话时,新苗的芽苞突然鼓了鼓,像在为文字加油。

夜里下了场夜雨,雨点打在葡萄架上,沙沙的响像谁在院里读诗。砚之躺在床上睡不着,听见老人在东厢房整理照片,时而有纸张翻动的轻响,时而有铅笔标注的沙沙声,像首温柔的夜曲,在雨声里轻轻流淌。

天快亮时,砚之被鸟叫声惊醒,是画眉鸟在新苗的枝桠上唱歌,声音婉转得像支山歌。她跑到院里,看见新苗的芽苞己经绽开,抽出三根嫩绿的新枝,像个小小的“Y”字,托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光。老人正往陶盆里撒着草木灰,灰白色的粉末落在各地的泥土上,像给地图撒了把星星,“这是给新枝的见面礼,”老人用竹片把灰抹匀,“得让它知道,不管来自哪里,到了静远堂就是自家

不想错过《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