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53章 无畏擒龙(58)

,围着个穿蓝布衫的老人笑,他说‘这下再也不用摸黑守夜了’。”

回到红泥坳时,破庙前的空地上己经聚满了人,孩子们举着自己做的萤火虫灯笼,围着镇魂碑唱歌,歌声里混着照夜盒的“嗡嗡”声,像给黑夜打着节拍。老猎户带着村里的人往七处祭坛的方向挂照夜盒,每个盒子里都放着张纸条,上面写着“回家的路”,字迹是全村人轮流写的,笔画里带着各自的温度。

“我爹说当年红泥坳的黑夜特别长,”老猎户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他手里的照夜盒绿光映着他的脸,像幅剪影画,“不是天阴,是人心怕黑,现在灯亮了,心也亮了,连萤火虫都愿意来做客了。”他往破庙的神像手里放了个照夜盒,三足鸟形状的锁扣在绿光中泛着红光,像神像睁开了眼睛。?c¨h`a_n~g′k′s¢.+c~o/m_

铜铺的窗台上,阿镜挂起了从望月坪带回来的萤火虫铜饰,萤石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绿,引来了不少萤火虫,围着窗台飞,像个小小的星系。小年正在给新做的铜灯刻花纹,灯座的三足鸟翅膀上,他特意刻了七个小凹槽,刚好能放下照夜盒里的引路灯,“这样每个用它照明的人,都能感觉到夜晚的温柔。”

七夕那天,七处祭坛的守护者们带着各自的照夜盒聚在了红泥坳。穿蓑衣的老人带来了望月坪的引路灯,穿麻布衫的老人带来了断云涧的萤火虫,戴草帽的老人带来了黑风口的松脂……所有人围着镇魂碑点燃照夜盒,七道绿光在夜空升起,像七颗绿色的流星,与天上的北斗七星呼应,像场天地的对话。

“以前总觉得守夜是种孤独,”穿蓑衣的老人喝着野菊酒,酒液在铜杯里泛着绿光,映着萤火虫的影子,“现在才明白,这些照夜的盒子早就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像天上的星,看着不同,其实都在片夜空里亮着。”他的话音刚落,七处祭坛的方向同时传来“嗡嗡”声,像无数只萤火虫在合唱,与红泥坳的歌声呼应,像场跨越山脉的夜曲。

中元节那天,红泥坳举办了“照夜节”。孩子们举着照夜盒做成的灯笼,在玉米地里跑来跑去,绿光在金色的秸秆间流动,像条绿色的河。大人们在镇魂碑前摆上供品,有野菊糕、灵谷饭、七心草茶,每个供品旁都放着个照夜盒,“让那些走夜路的魂也能看清,这里有吃的,有灯,有家。”

戏台上演着新编的《照夜传》,演员们穿着夜光的戏服,手里的照夜盒道具会发光,演到七处祭坛的光带相连时,台下的萤火虫突然飞起,在戏台前组成个巨大的“家”字,像观众用虫儿写的评语。戏班班主说这是他从艺以来最神奇的一次演出,“不是我们在演戏,是土地和生灵在跟我们一起唱。”

散场时,穿蓑衣的老人把《守夜记》送给了村里的小学,“让娃娃们都知道,黑夜不可怕,只要心里有灯,走到哪都亮堂。”校长接过书时,发现扉页上用松脂画着个小小的萤火虫,翅膀上写着“别怕,我照着你”,字迹被虫蛀了几个小洞,像萤火虫的翅膀。

小年和阿镜站在镇魂碑前,看着照夜盒的绿光给碑上的“安”字镀上绿边,看着萤火虫在野菊丛里明明灭灭,像在给土地眨眼睛。远处的七处祭坛传来阵阵蛙鸣,与红泥坳的虫鸣呼应,像无数生命在夜曲里沉醉,歌颂着明亮的夜晚,也歌颂着那些用光明驱散黑暗的人。

“你看,”阿镜的手指着夜空的光带,那里的萤火虫组成了老刀的轮廓,正在给个小萤火虫指路,像在延续当年的守护,“他们从来没离开过,只是变成了光,继续照着我们的路。”

小年的银镯子在夜风中轻轻发烫,活动的那颗星与天上的北斗七星重合,然后稳稳地指向红泥坳的灯火,像在说:这里就是光明的起点。他知道,只要照夜盒还在发光,萤火虫还在飞翔,野菊还在绽放,那些关于守护和光明的故事,就会永远流传下去,像条永不熄灭的光河,流淌在七处祭坛的夜色里,流淌在每个心中有灯的人梦里,一夜又一夜,生生不息。

白露这天,红泥坳的晨雾像化不开的牛乳,漫过玉米地的秸秆,在叶片上凝成露珠,滚落时砸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轻响,像谁在数着时辰。小年蹲在破庙前的空地上,给镇魂碑旁的野菊修枝,指尖刚碰到花枝,花丛里突然飞出只三足鸟形状的蝴蝶,翅膀是青铜色的,翅尖沾着露水,在雾中划出道金色的弧线,像片流动的铜屑。

“阿年哥,快来看这个!”阿镜举着个竹筛从山涧跑过来,筛子里盛着些透明的晶体,是从断云涧的瀑布下捡的,形状像缩小的铜镜,边缘还沾着些银白色的丝状物,是镜碎的灵气化成的。她的另一只手里攥着张羊皮

不想错过《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