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猎猎,卷起码头众人的衣袂。!精\武+小·说/网_ *追·最-新/章′节~
郭靖与杨过并肩立于石阶之上,目光投向缓缓靠岸的蒙古使节船。
只见船头上立着一道挺拔身影,锦袍玉带,正是忽必烈。
他身后跟着十数名护卫,个个身形彪悍,气息沉凝,显然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其中有两人格外显目,一个是蒙古国师金轮法王。
另一个则是身形枯瘦、面容阴鸷的老者,正是波斯国师姆拉克。
“王爷,此次过江,要不要老朽......”姆拉克眯着眼看向远处的襄阳城墙。
“国师莫要着急,”忽必烈笑着摆手,“此时节外生枝,反倒落了下乘!”
金轮法王沉声道,“王爷,南蛮子阴险狡诈,不可不防。”
忽必烈眯着眼睛打量一番远处的码头,“国师,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不足为惧。”
“王爷所言极是!”姆拉克点头称是。
“二位国师,英雄大会,才是你们一展身手的好机会。\"
忽必烈眼中闪过一丝冷芒,“本王要先去看看,这襄阳城中,到底有多少英雄豪杰!”
大船渐渐靠岸,忽必烈整了整衣冠,岸边早已等候多时的宋军将领上前迎接。
“果然是他。” 郭靖低声道,眼中闪过复杂之色。
他与忽必烈有旧,深知这位蒙古四王爷雄才大略,绝非寻常之辈。
杨过冷声道:“郭伯伯,忽必烈身边高手如云。”
他目光扫过船头,金轮法王、姆拉克国师赫然在列,此外还有数张陌生面孔,这些人气息皆是不弱。
郭靖目光复杂地望着忽必烈,“多年不见,他越发有王者气度了。”
不多时,忽必烈的队伍走上码头。
忽必烈一身华服,龙行虎步当先走来,更是显得气度不凡。
在他身后跟着姆拉克等一众护卫高手。
“大蒙古国使臣忽必烈,见过南朝丞相。”忽必烈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拱手行礼,丝毫不见敌意。
吴潜还礼:“王爷远道而来,有失远迎。”
“还请先入驿馆歇息,明日再议大事。”
忽必烈微微一笑:“丞相客气了。”
“本王此来,一为英雄大会之事,二为化解两国干戈。”
这番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吴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王爷此言当真?”
忽必烈正色道:“千真万确。本王愿与南朝永结盟好,共谋天下太平。”
贾似道见着忽必烈与吴潜两人一唱一和,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t*i^a\n*l,a,i.s,k/.?c.o?m¢
心中打定主意,决不能让着二人继续,于是开口插话:“王爷,蒙古铁骑连年南下,杀戮我朝子民无数。”
“如今轻言和平,恐怕难以取信于人吧?”
忽必烈不慌不忙:“这位大人所言极是。”
“正因如此,大汗才会命本王才前来,以示诚意。”
吴潜沉吟片刻:“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
“王爷且先休息,容我等禀告朝廷后再作答复。”
忽必烈含笑点头:“理应如此。本王静候佳音。”
“听闻王爷与郭大侠乃是旧识,本相特意安排他接待王爷!”
忽必烈仿佛未察,转向郭靖,眼中露出真切的热络:“郭叔父,多年不见,你风采依旧啊!”
只是他这一声‘叔父’,却是将郭靖架到了火上。
在场文武官员看向郭靖的目光俱都变得怪异。
郭靖抱拳:“四王爷客气。”
他语气平淡,不卑不亢,并未将旁人的目光放在心上。
忽必烈哈哈一笑,上前握住郭靖的手:“郭叔父,当年你在蒙古的英姿,本王至今记忆犹新。”
“若不是你执意南归,如今裂土封王,必有你一席之地!”
这话看似寻常,当中却暗藏玄机,既有暗藏拉拢之意,又有离间之嫌。
一时间,周围官员无不竖起耳朵,连吴潜也饶有兴致地看着郭靖如何应对。
郭靖抽回手,沉声道:“四王爷说笑了。”
“郭靖是宋人,当年为蒙古国效力,不过是为了报答大汗的庇护之情。”
“郭某如今回归大宋,守护襄阳是分内之事。”
忽必烈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没想到郭靖如此油盐不进。
不过转念一想,随即笑道:“郭叔父果然忠义。”
“只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又何必......”
“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