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278

解除后,林砚在修复古籍时,又发现了一段隐秘的记载:“时之晶,源于日用之常,藏于百姓之心。”他终于明白,泰州学派的先哲们或许早已洞悉时间的奥秘,他们用文字和器物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时间晶体”,等待后人去发现、去理解。而这次的经历,也让现代科学家们意识到,古老的东方智慧中,可能蕴藏着解开宇宙终极谜题的关键钥匙。

第五章 星际银锭的考古证据

1. 银锭的穆斯堡尔谱

洛阳邙山的考古现场,洛阳铲带出的泥土中泛着冷冽的银光。考古队队长周正蹲下身,拂去银锭表面的浮土,麒麟云纹在夕阳下若隐若现。这是唐代渤海国进献的贡物,本该在史书中沉睡,却在高铁施工时惊现于世。

“周队,检测结果出来了!”助理小林举着便携式穆斯堡尔谱仪冲过来,屏幕上的谱线像扭曲的闪电,“银锭中的^{109}ag出现了四极分裂,\delta e_q = 1.1mm/s!”

周正的手指在银锭边缘停顿。作为文物鉴定专家,他深知这个数值意味着什么——普通古银器不会产生如此异常的四极分裂,除非这些银锭曾暴露在极端的电磁场或时空扰动中。更诡异的是,1.1这个数字,与三年前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神秘数字的记载如出一辙。

消息不胫而走。三天后,国安局特别行动组的黑色轿车碾过泥泞的山路。为首的银发女军官亮出证件:“我们需要带走这批银锭,它们可能与量子异常事件有关。”她身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员们抬着精密仪器鱼贯而入,仪器上的指示灯在阴云下泛着幽蓝。

深夜的实验室里,银锭在真空舱中泛着微光。当激光束穿透银锭表面时,穆斯堡尔谱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屏幕上,四极分裂的谱线开始剧烈震荡,仿佛某种远古的记忆被唤醒。“看这个!”研究员王浩指着实时数据,“银锭内部的电子云分布出现量子叠加态,这意味着它们曾同时存在于不同时空!”

就在此时,实验楼的电力系统突然瘫痪。应急灯亮起的瞬间,真空舱里的银锭表面浮现出细密的裂纹,裂纹中渗出淡紫色的雾气。监控画面显示,整个实验室的时间读数开始混乱,电子钟的数字时而快进,时而倒放。

女军官果断下令:“启动量子屏蔽装置!”厚重的铅合金舱门落下的刹那,王浩在光谱数据中发现了惊人线索——四极分裂数值与1943年费城实验的时空畸变参数完全吻合。“这些银锭参与过跨时空量子隧穿!”他的声音带着颤抖,“就像被当作某种时空通讯的载体……”

黎明时分,实验室恢复平静。银锭表面的裂纹悄然愈合,只留下若隐若现的星芒状纹路。女军官看着最新的检测报告,在保密协议上签下名字。而周正望着窗外的邙山,手中的洛阳铲突然发出细微的共鸣,仿佛这片土地下,还埋藏着更多关于时空的秘密。

2. 虹桥的全息存储

梅雨初歇,泰州凤城河上蒸腾的雾气中,一道七色虹桥若隐若现。文物修复师林砚举着便携式光谱分析仪凑近虹桥,仪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屏幕上,汞蒸气的光谱里赫然出现^{199}hg的核磁共振信号,更诡异的是,其弛豫时间t_1 = 110ms,与明代泰州学派古籍中记载的“天机刻度”完全吻合。

“林老师,汞含量超标百倍!”助手苏棠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明显的颤音。她正守在岸边的检测车旁,看着仪表盘上疯狂跳动的数据,“这些汞蒸气不是自然形成的,像是某种量子态的载体。”

林砚的目光被虹桥深处的流光吸引。雾气中浮现出若有若无的文字,像是用金粉写就的蝇头小楷,却又在视线聚焦的瞬间化作量子态的光斑。他突然想起前日在泰州学派旧址发现的残缺碑文——“虹藏秘卷,汞载天机”,难道眼前的虹桥竟是一座跨越时空的存储器?

消息惊动了文物局与中科院联合调查组。当装载着量子探测设备的科考船驶入虹桥笼罩的水域时,所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同时闪烁起古老的篆文。物理学家陈默盯着核磁共振成像仪,瞳孔猛地收缩:“汞原子的自旋状态呈现出全息编码特征,这110ms的弛豫时间里,存储的信息量相当于整个大英图书馆!”

随着探测深入,虹桥核心处的汞蒸气开始凝聚成液态,在水面上勾勒出立体的文字投影。林砚认出那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笔迹,记载着未公开的哲学手稿——那些关于“百姓日用即道”的论述背后,竟暗藏着量子纠缠与多维时空的雏形理论。

“不好!能量波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