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痛了他的眼睛。张居正将密函凑近烛火,看着火焰吞噬文字的瞬间,残本里关于"星尘降世"的预言在脑海中轰然炸响。他猛地推开暗格,取出先帝遗留的青铜罗盘——那是郑和下西洋带回的奇物,盘面纹路竟与秦星岩画中的螺旋结构完美重合。
更漏声里,张居正将罗盘置于《永乐大典》残本中央。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恰好指向秦星方位,罗盘突然发出蜂鸣,表面的水银纹路开始诡异地流动。他屏住呼吸,按照残本记载的"星谶九式",用朱砂在宣纸上绘制星图。笔尖落下的刹那,烛火骤然转为幽蓝,残本中隐藏的量子符号在空气中浮现,与罗盘形成神秘的共鸣。
"原来如此..."张居正的声音在寂静中回荡。他终于明白,永乐年间郑和船队的真正使命,是寻找与外星文明建立联系的方法。而这本《永乐大典》残本,正是通过量子纠缠记录着跨越光年的信息。那些看似荒诞的"星谶术",实则是古人对量子通信的朴素认知。
就在此时,罗盘的水银纹路突然剧烈震颤,在空中投射出模糊的全息影像:遥远的星球上,银色尘埃如瘟疫般蔓延,所过之处生命化为金属雕像。画面切换,出现一串由星辰排列而成的密码,张居正迅速用算筹记下——这些密码,竟与他三日前在西域密信中破解的银箱开启方式完全一致。
"来人!"他猛地起身,"立即封锁玉门关,所有西域商队一律严查!"看着亲卫领命而去,张居正再次望向罗盘。此刻,秦星方向的星芒突然大盛,与他绘制的星图产生共鸣。他知道,自己已通过《永乐大典》残本中的"星谶术",与四光年外的文明建立了量子联系,提前预知了银霜的威胁。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文渊阁,张居正提笔写下血书。墨迹未干时,他仿佛听见遥远时空传来的回响——那是秦星文明跨越光年的警示,也是他作为大明首辅,对文明存续的庄严承诺。而那本承载着量子秘密的《永乐大典》残本,将继续在历史长河中,等待后人解开这跨越时空的谜题。
星骸挽歌
"星途号"舰桥的透明穹顶外,秦星的暗红色地表缓缓旋转。陆川扶着量子导航台,看着舷窗外那些锯齿状的山脉——它们与四百年前张居正焚毁的丝路驿站,竟有着惊人相似的地质褶皱。全息投影突然亮起,地质探测仪传来警报:"地表检测到大量银霜纳米机械残骸,浓度超过警戒线三百倍。"
登陆舱冲破稀薄的大气层时,林澜的声音在颤抖:"大气成分分析显示,这里曾存在完整的生态系统...直到某种能量脉冲摧毁了一切。"舱门开启的瞬间,刺鼻的金属焦味涌入鼻腔,陆川踏出舱门,靴底碾碎的不是砂砾,而是亿万具银霜纳米机械的残骸,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虹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考察队沿着蜿蜒的峡谷行进,两侧岩壁上的岩画逐渐清晰。那些用银色矿物绘制的人像,此刻看来不再是远古的图腾,而是秦星文明最后的求救信号。某幅岩画中,形似飞船的物体正在喷射银色雾霭,下方跪着的人群双手抱头,皮肤表面蔓延着与明代"银化"事件如出一辙的结晶纹路。
"看这个!"林澜的激光笔指向岩画角落。那里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经过量子计算机解析,竟组成了一段不断循环的警告:"当星尘挣脱枷锁,文明终将反噬于己"。陆川的神经接口突然过载,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张居正血书里的决绝、明代焚驿时冲天的火光、还有实验室中那些失控的银色纳米机械。
继续深入峡谷,一座坍塌的金字塔状建筑出现在视野中。建筑表面布满与怀表相似的齿轮纹路,当考古机器人清理掉表层残骸,内部密室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冷气:数以万计的银霜储存罐整齐排列,每个罐体都刻着与秦星岩画相同的量子频谱,而在中央的祭坛上,立着一尊巨大的银色雕像——那分明是秦星文明的先知,双手高举着与《永乐大典》残本中"星谶术"符号一致的图腾。
"他们不是被外星入侵..."陆川的声音沙哑,"是自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检测数据显示,这些银霜纳米机械的原始设计初衷,竟是为了星际殖民,却在某次实验失控后,将整个文明吞噬殆尽。更令人心悸的是,建筑深处的量子信标仍在微弱运转,其发射频率,与明代钦天监记载的"荧惑异动"频率完全吻合。
当夕阳将秦星的天空染成血色,考察队在岩画前建立了纪念碑。碑文用人类与秦星两种文字镌刻:"我们跨越光年而来,只为读懂你们用生命写下的警告"。返航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