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地上拖出诡异的“3:5:7”符号。而在雾霭深处,他仿佛听见怀表齿轮转动声与葡萄牙语的祈祷文交织,如同四百年前那场未被记载的海战,再次在时空的褶皱里轰鸣。
第五章:跨国追凶
里斯本郊外的雨下个不停,江砚站在破败的圣玛利亚孤儿院门前,铁门上的藤蔓已经爬满了\"1678\"的字样。他攥着从梵蒂冈带出的残页,上面\"以孤儿之血为引\"的记载犹在眼前。推开锈蚀的铁门时,一股腐臭混着汞味扑面而来。
地下室的霉斑墙上,褪色的拉丁文涂鸦触目惊心:\"第37号实验体,今日瞳孔银化\"。江砚用手机照亮角落的铁架床,床栏上深深的抓痕显示着曾经的绝望。在积满灰尘的档案柜里,他翻出泛黄的登记簿,密密麻麻的名字旁标注着不同的编号——与银币上的\"3:5:7\"符号惊人相似。`d?u!y?u-e!d~u?.·c\o/m′
\"这些孩子都是炼金实验的牺牲品。\"江砚的声音在空荡的地下室回响。当他打开一个铅制保险箱,里面的实验日志让他浑身发冷:\"将汞合金注入孤儿血管,观察嗜银菌与血液的融合反应...第117号实验体成功存活,但出现集体意识链接现象。\"
突然,门外传来皮靴踩碎玻璃的声音。江砚迅速将日志塞进背包,转身时,三个黑袍人已经堵住出口。为首者摘下兜帽,竟是澳门拍卖会的那个神秘收藏家——本该死于汞中毒的他,皮肤下银色脉络清晰可见。\"江先生,好奇心太重可不是好事。\"对方举起手中的汞合金手枪,\"交出所有证据,我可以留你全尸。\"
孟买的地下酒吧里,烟雾缭绕中,阿米尔将怀表递给反抗组织首领萨娜。\"你确定这和泰州学派有关?\"萨娜转动表盘,齿轮咬合的声音在嘈杂中格外清晰。阿米尔点头,展开从战场带出的密信:\"看这个,'岁差归墟咒'不仅是符咒,更是精确的天文导航公式。\"
通过组织的情报网,他们找到了一位隐居的耆那教星象师。老人颤抖着抚摸怀表上的咒文:\"这是用黄道十二宫计算地磁极偏移的古法,四百年前,只有莫卧儿皇室和耶稣会高层知晓。\"当星象师在沙盘上模拟出那些咒文对应的星轨时,阿米尔倒吸一口凉气——所有轨迹交汇于印度洋上的一个坐标,正是传说中沉没的葡萄牙宝船\"圣卡洛斯号\"的失踪海域。
就在此时,萨娜的手机突然响起。她脸色凝重:\"黑市上出现大量复刻银币,价格暴跌引发全球白银市场震荡。更糟的是,新币上的'3:5:7'符号变成了动态的,像活过来一样。\"
江砚在孤儿院的拼死逃脱,阿米尔在孟买的惊险破译,两条线索在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波涛下隐隐交织。而此刻,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屏上,白银期货价格正在疯狂跳动,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暗网论坛上,一个匿名账号发布了一张照片:数百枚渗血银币组成巨大的斐波那契螺旋,背景是深海探测器拍摄的神秘海底建筑——那里,无数银色菌丝正在黑暗中舒展。
第六章:血税真相
暴雨倾盆的海牙国际法庭外,江砚攥着从孤儿院带出的实验日志,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玻璃幕墙倒映着他身后十余名荷枪实弹的保镖——那是半人马座银行雇佣的私人武装,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个试图靠近法庭的人。
\"肃静!\"法官敲响法槌,目光扫过原告席上的江砚和阿米尔。两人中间的证物桌上,整齐摆放着渗血银币、怀表、密信以及数百页泛黄的档案。\"请原告陈述核心指控。\"
江砚起身,打开投影仪。屏幕上,17世纪的香料贸易路线图与现代金融网络重叠,每个交汇点都标着醒目的\"3:5:7\"。\"四百年前,耶稣会通过控制葡萄牙东印度公司,用掺有孤儿血液的汞合金银币垄断香料贸易。\"他举起一枚银币,\"这些孩子的血能增强合金稳定性,更能让嗜银菌在人体内潜伏。\"
阿米尔接上话茬,调出半人马座银行的税率档案:\"所谓11万两白银的税率,实为殖民掠夺的量化标准。每箱银币对应着特定区域的人口数量,当银币流通,嗜银菌就会通过血液传播,将当地人变成便于控制的傀儡。\"
法庭陷入死寂,唯有空调的嗡鸣在回荡。突然,后排传来玻璃碎裂声。一名旁听者掏出汞合金手枪,却在扣动扳机前浑身抽搐——他的皮肤迅速银化,菌丝从七窍喷涌而出。混乱中,江砚瞥见被告席上,耶稣会代表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国际刑警迅速介入,但诡异的死亡事件接踵而至。提供孤儿院证词的老修女在修道院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