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476

而转速表指针距离临界值仅剩20转。“等等!”苏砚的嘶吼让所有人动作一滞,“你们以为这公差只是精度标准?”他挣扎着指向齿轮,“这是用磁记忆封存的死亡警告!”

趁着众人惊愕,苏砚突然踹翻身旁的电磁屏蔽箱。藏在夹层里的明代青铜罗盘应声而出,指针疯狂旋转后,与实验室的地磁探测器产生共振。墙壁里预埋的天工会装置被激活,无数云雷纹从地面蔓延而上,将整个空间变成巨大的电磁陷阱。“你们漏了件事——”苏砚扯断束缚,鲜血顺着嘴角流下,“明代工匠早就用齿轮的磁性记录了破解方法!”

格林疯狂按下按钮,发动机瞬间突破1200转。但预想中的时空裂隙并未出现,反而引发剧烈的机械共振。苏砚趁机启动藏在鞋底的微型发生器,将钨钢齿轮的振动频率调整到与实验室承重柱一致。混凝土墙面开始龟裂,aei的雇佣兵在共振波中七窍流血,而苏砚则顺着特制的磁轨,冲向核心控制台。

“关闭共振装置!”林薇的呐喊从通讯器传来。苏砚的手指在明代云雷纹与现代操作界面间飞速切换,将《卷十一》记载的“逆共振十三式”输入系统。当他将齿轮公差数值逆向编程时,整个实验室的能量场突然逆转,巨型发动机的飞轮开始反向旋转,将失控的共振波重新压缩回齿轮内部。

最后的爆炸发生在太平洋海底。苏砚看着卫星画面中化作火球的钻井平台,耳边响起明代老者的叹息。三个月后,经过天工会与辽东重工的联合改造,研究所地下实验室焕然一新。新型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依然沿用±0.0036毫米公差,但在量子芯片的监控下,每一次转动都伴随着安全系数的实时测算。

国家博物馆的特展区内,那枚钨钢齿轮被悬浮在电磁力场中。参观者透过防辐射玻璃,能清晰看见齿槽间的明代铭文,以及旁边用激光雕刻的现代批注:“技术是双刃剑,唯有敬畏自然、恪守平衡,方能驾驭力量。”而在展柜角落,《卷十一》的全息投影循环播放着明代工匠锻造齿轮的场景,云雷纹在光影中流转,诉说着跨越时空的警示。

苏砚站在展厅外,望着城市天际线间穿梭的新型磁悬浮列车。林薇递来最新的研究报告,新型发动机的能效比突破历史纪录,却永远被限制在安全转速区间。“陈老说,天工会打算公开部分技术。”林薇的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面是《卷十一》解密版的草案,“但每一项都必须带着明代的安全印记。”

夕阳西下,苏砚的影子与齿轮的投影重叠。他知道,这场跨越四百年的较量从未真正结束——当人类的好奇心与野心不断膨胀,总需要有人守护技术与责任的天平。而那枚带着古老密码的钨钢齿轮,将永远伫立在时间长河中,见证文明如何在危机中涅盘重生。

尾声:永恒的天平

辽东重工研究所的恒温净化室内,苏砚戴着纳米级操作手套,将钨钢齿轮缓缓翻转至最后一个观察面。电子显微镜的冷光下,齿轮内侧沟壑间的金属反光突然牵动他的神经——那里竟刻着比针尖还细小的凹痕,排列成规律的点线组合。

“摩斯密码?”林薇凑过来时,发梢扫过苏砚的防护面罩。她迅速调出解密程序,当字母在屏幕上逐个显现,两人的呼吸同时停滞:“器利而祸伏,慎用天机”——英文与汉字的双重警告,在四百年后精准击中现代文明的命门。

陆承钧的视频通话几乎是瞬间接入。老教授推了推老花镜,声音因激动而发颤:“这行密码的刻痕深度、角度,与齿轮其他铭文完全不同!”他举起手中的明代刻刀复制品,“这是单独补刻的,说明张居正的人早就知道,《卷十一》的技术可能在未来某一天被滥用!”

与此同时,太平洋深处的残骸打捞现场,潜水员从aei沉船中捞出一个防水保险箱。箱内除了残缺的《卷十一》抄本,还有一本格林的实验日记,其中一页用鲜红的墨水反复书写:“0.0036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字迹边缘晕染的血渍,暗示着这位疯狂科学家最后的执念。

三个月后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苏砚站在全息投影前,身后悬浮着明代天机局的复原模型与现代量子发动机的对比图。台下坐着来自三十七个国家的顶尖学者,其中几位代表的西装内袋里,藏着本国军方下达的绝密任务书——获取《卷十一》的核心技术。

“古代工匠用磁石与潮汐校准公差,我们用原子钟和量子计算机。”苏砚的激光笔指向齿轮投影,“但真正值得传承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那份对‘度’的敬畏。”他调出一段监控录像:在天工寨新落成的博物馆里,孩童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