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527

也不会。"

林砚之背起竹篓,最后看了眼石壁上的刻痕。月光洒落,那些深浅不一的印记仿佛活了过来,在朦胧的雾气中化作无数跳动的字符,诉说着跨越三百年的光阴故事。而他,即将成为这个故事的下一个续写者。

朱砂密语

秋雨淅淅沥沥敲打着窗棂,林砚之缩在师父书房的藤椅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杯壁。茶香氤氲中,老旧的檀木书柜突然发出细微的吱呀声——原本紧闭的暗格竟露出半指宽的缝隙,仿佛在向他发出某种隐秘的邀请。

少年鬼使神差地起身。暗格里躺着本线装古籍,褪色的封皮上隐约可见"燃时"二字。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页间飘出淡淡樟脑味,朱砂书写的批注在昏暗中如跳动的火焰:"百年漆木,燃速恒定,误差±0.3秒,取自树芯三寸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炸响一声惊雷,林砚之手中的茶盏险些跌落。三年来的困惑如潮水般涌来。每个深秋,师父总要带着他在山林里徘徊数日,用罗盘测量古树的方位,用竹尺丈量树干的年轮。那时他总以为这是例行的采材准备,此刻才惊觉,那些看似寻常的举动,竟是在寻找符合苛刻标准的百年漆木。

书页在指尖翻动,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更多秘密。有人用蝇头小楷记录某次采集时的星象,有人用朱砂圈出不同树龄漆木的燃烧差异。林砚之的目光停在某页边角,那里画着幅简略的阴阳潭地图,旁边写着:"咸淡交汇处,校准之钥也。"

"在看什么?"沙哑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林砚之猛地转身,师父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口,蓑衣上滴落的水珠在青砖地面晕开深色水痕。老人的目光扫过他手中的《燃时谱》,浑浊的瞳孔微微收缩。

沉默在屋内蔓延,唯有雨声愈发急促。良久,师父缓缓走到书架前,枯瘦的手指抚过《燃时谱》磨损的书脊:"这本手记,传了九代人。"他从袖中取出枚泛黄的信笺,上面的字迹与古籍如出一辙,"三百年前,初代制时师在圣十字教堂之战中,就是用百年漆木的恒定燃速,扭转了战局。"

林砚之屏住呼吸。他曾听镇上老人说过那场战役,传说中教堂地窖的自毁装置在关键时刻启动,洪水裹挟着毒雾退去,拯救了无数性命。原来这奇迹的背后,藏着如此精密的计时艺术。

"误差±0.3秒,看似微小,却是生与死的界限。"师父将信笺轻轻夹回书中,"每年深秋,我们不是在找树,而是在寻找时间的刻度。树的年轮、星辰的方位、土壤的湿度...这些都会影响漆木的燃烧特性。"他指向窗外,雨幕中隐约可见几棵漆树的轮廓,"你以为我为何总让你用罗盘?因为地磁会改变树芯纤维的排列,哪怕偏差半度,最终的燃速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雷光再次照亮书房,林砚之望着师父被阴影割裂的面容,突然发现老人鬓角的白发又多了几缕。那些在山林中度过的漫长日子,那些反复测量、记录的时光,此刻都化作《燃时谱》上的朱砂批注,诉说着制时师与时间的无声较量。

"合上书吧。"师父轻轻阖上《燃时谱》,"有些秘密,需要用一生去解读。"他将古籍放回暗格,金属锁扣发出清脆的咔嗒声,"明日寅时,我们去阴阳潭。这次,由你来校准引线。"

雨声渐歇,林砚之走出书房时,怀中还残留着《燃时谱》的温度。庭院里的漆树在月光下静静伫立,他伸手抚摸粗糙的树皮,突然觉得那些交错的纹路,恰似《燃时谱》上密密麻麻的朱砂批注——都是时间写下的密码,等待有缘人破译。

潮汐密语

咸腥的海风裹着细沙扑在脸上,林砚之蹲在阴阳潭边,目光死死盯着师父手中的银丝引线。这已经是浸泡的第三日,闽江的淡水与东海的咸水在此激烈交锋,水面上那道若隐若现的分界线正随着潮起潮落诡谲地游动。

"引线浸泡三日,要经历六次潮汐更迭。"师父的声音沙哑如老树皮,打断了少年的思绪,"咸水渗透的速度决定孔隙率,淡水冲刷的力度影响纤维密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老人布满老茧的手微微颤抖着,小心翼翼地将浸泡完毕的引线从潭水中取出。

银丝在晨光中舒展,表面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流转着神秘的光晕。林砚之凑近细看,发现原本光滑的引线表面此刻布满了细密的纹路,像是千万条微小的血管。那些纹路随着引线的晃动若隐若现,仿佛在呼吸一般。

"来,摸摸看。"师父将引线递到他手中,"感受一下潮水生发的力量。"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