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十七,暮色如墨浸透朝鲜半岛。李如松握紧缰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碧蹄馆方向传来零星犬吠,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凄惶。斥候带回的情报沉甸甸压在心头——前方丘陵间,两万日军已构筑工事,铁炮阵地如同张开的獠牙。
\"大人,虎蹲炮营第三次试射又哑了三门。\"副将查大受掀开帐帘,寒气裹挟着雪粒涌进暖意寥寥的中军大帐。案头蜡烛猛地摇晃,在李如松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阴影。
李如松盯着地图上蜿蜒的虚线,那是明军孤军深入的轨迹。自平壤大捷后,他们一路南下收复开城,却也将补给线越拉越长。此刻身后临津江的浮桥随时可能被切断,而前方的碧蹄馆,三面环山,唯一的开阔地正对着日军铁炮阵。
\"把老匠户叫来。\"他突然开口,佩剑在烛火下折射出冷冽的光。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片刻后,满脸沟壑的周铁头被带了进来。
\"这炮管的纹路不对。\"周铁头颤抖着摸向腰间皮囊,掏出几块指甲盖大小的铁渣,\"您看这断面,气孔密布,分明是铁水掺了太多硫磺。\"老人浑浊的眼里泛起血丝,\"小人在工部铸炮三十年,从未见过这般偷工减料的军器。\"
李如松的瞳孔骤然收缩。出征前,晋商八大家联名担保的文书还摆在兵部案头。此刻想来,那些盖着朱砂印的契约,倒像是催命符。
\"大人!日军前锋已至五里外!\"帐外传来斥候的嘶喊。
李如松猛地起身,锁子甲撞击发出清脆声响。\"传令下去,全军戒备!\"他拔出佩剑,寒光在雪夜中划出冷冽弧线,\"虎蹲炮营即刻部署,务必在子时前完成第一轮齐射!\"
夜色渐深,虎蹲炮营的士卒们在风雪中忙碌。周铁头蹲在一门编号\"天字七号\"的火炮旁,用铁钎反复探查炮膛。内壁粗糙得惊人,本该光滑的弧线布满凹凸不平的毛刺。
\"周师傅,把总催得紧!\"年轻炮手小顺子抱着火药桶跑来,\"说是晋商监工就在后头盯着。\"
周铁头沉默着接过药包。硫磺刺鼻的气味混着血腥味钻入鼻腔,他突然想起三天前炸膛的那门炮,飞溅的铁屑将炮手的脸削去半边。此刻怀中的药包沉甸甸的,却不知是杀敌的利器,还是噬主的毒牙。
子时刚过,第一声炮响撕裂夜空。李如松在高地上握紧望远镜,看着炮弹在日军营地炸开。但紧接着,右侧三门虎蹲炮同时爆出刺目火光。滚烫的铁屑如暴雨般倾泻,惨叫声瞬间淹没在爆炸声中。
\"是炸膛!全军冲锋!\"李如松的嘶吼被气浪撕碎。日军抓住战机,两万铁炮足轻组成扇形阵列压来,铅弹如蝗群般掠过明军头顶。查大受的骑兵在弹雨中艰难突进,马腹被铁丸洞穿的战马嘶鸣着栽倒,将骑手重重甩在冻土上。
混战中,李如松的战马突然人立而起。他在惯性作用下向前栽去,却在坠落瞬间瞥见惊人一幕——不远处,几个身着晋商服饰的人正推着装满木箱的牛车后退,箱子缝隙里露出的,竟是未开封的劣质铁锭。
\"拦住他们!\"李如松挥刀砍翻一名日军,却被流弹擦伤肩头。鲜血浸透衣甲,寒意顺着伤口蔓延全身。他望着越来越近的日军铁炮阵,突然想起出征前母亲的叮嘱:\"刀剑能伤人,人心更可怕。\"
黎明破晓时,援军的号角终于响起。李如松拄着染血的长刀站在尸山血海间,脚下是半截刻着\"晋商监制\"的炮管。远处,周铁头的尸体蜷缩在炸裂的火炮旁,手中还攥着半块铁渣。雪地上蜿蜒的血迹中,散落着虎蹲炮破碎的残骸,那些本该震慑敌胆的利器,此刻成了吞噬自己人的凶兽。
寒风掠过碧蹄馆的山岗,带着铁锈味的血腥气扑面而来。李如松弯腰拾起半枚铜弹壳,金属边缘锋利如刀,深深扎进掌心。这场以少敌多的血战,终将记入史册,但那些藏在精良火器背后的蛀虫,才是真正该被钉上耻辱柱的人。他握紧拳头,指缝间渗出的血珠滴落在雪地上,很快被风雪掩埋。
寒夜铸劫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十七,暮色像被揉碎的墨汁浸染碧蹄馆方圆十里。明军营地内,火把在风雪中明明灭灭,宛如悬在半空的鬼火。李如松裹紧猩红斗篷,靴底碾碎冻土上的薄冰,目光扫过正在搭建的虎蹲炮阵地。
\"大人,三营已完成布防。\"副将查大受的声音混着北风送来,\"只是...\"他欲言又止地看向不远处,那里聚集着十几个炮手,正围着一门虎蹲炮低声议论。
虎蹲炮营的老炮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