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轨迹。奇迹发生了——火球在触及卦盘光芒的瞬间,竟诡异地分解成三团小火,分别对应着断裂的三爻。
“原来如此!”徐霞客突然大喊,“坎为水,离为火,断坎位是警示我们火势失控,而破解之法...”他的测绘杖重重杵在地上,“是用水火相济的镜阵,将敌人的火焰分解重组!”
阿砚的算筹在指间翻飞如蝶,镜阵中残存的镜面开始同步偏转。李青梧的弩箭不断射向试图靠近的倭寇小船,而沈墨心则全神贯注地盯着卦盘。随着更多的焙烙玉火球袭来,卦盘上的星图开始疯狂旋转,离位的血红色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淡金色的光芒。
当最后一艘倭寇战船在镜阵与卦盘的双重作用下爆炸沉没时,沈墨心终于支撑不住,跪倒在沙地上。怀中的卦盘恢复了平静,断裂的坎位依然触目惊心,但盘面的星图却焕发出温润的光泽。李青梧收起弩机,弯腰查看卦象:“坎爻虽断,但已转为生机。不过...”她的手指划过卦盘边缘新出现的纹路,“这上面又出现了新的卦象,似乎在指引我们前往某个地方。”
海风掠过众人血迹斑斑的衣襟,带来远方的潮声。沈墨心抚摸着卦盘上“镜鉴苍生”四字,突然明白这场危机不过是更大谜团的序幕。而那个“衡光火”的启示,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机关术真谛的关键。他握紧算筹,望着初升的朝阳,眼神再次变得坚定——无论前方还有多少凶险,他们都将在光与火的辩证中,寻找守护苍生的答案。
天算玄机
台州湾的潮水漫过焦黑的礁石,将咸涩的气息渗入青铜卦盘的每一道纹路。沈墨心单膝跪地,左眼死死盯着卦盘边缘蜿蜒的云纹,海风掀起他染血的衣襟,露出腰间那枚用炸裂水壶残片打磨的算筹。此刻,这枚见证过无数次失败与重生的算筹,竟与眼前古老器物上的刻痕产生了微妙的共鸣。
\"这些不是云纹......\"他的声音沙哑而颤抖,指尖轻轻拂过那些看似装饰的图案。当阳光斜斜地洒在卦盘上时,那些凸起的线条突然在沙地上投下细长的影子——正是他设计镜阵时最常用的弧分制刻度。从0.1度到360度,每个刻度都精准得令人心惊,仿佛千年前的工匠早已预见了今日的机关术。
徐霞客推了推破碎的镜片,测绘杖重重杵在地上:\"沈兄,这...这怎么可能?我们的弧分制是结合《周髀算经》与西洋算法改良的,商周时期怎会......\"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沈墨心已经掏出了贴身收藏的残卷。
泛黄的纸页在风中簌簌作响,朱砂字迹虽已褪色,却依然透着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算学之极,非止度量,乃通天道。\"这是从文素娥遗物中找到的最后手稿,此刻与卦盘上的刻度相互印证,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跨越千年的秘密。沈墨心的眼前突然闪过文素娥临终前的画面——她咳着血,却仍用颤抖的手在沙盘上画着古怪的星图。
\"先生!倭寇援军的信号烟!\"阿砚的惊呼打破了凝滞的空气。少年学徒指着海平面,那里升起三股诡异的绿烟,在晨雾中交织成狰狞的鬼脸。李青梧迅速架起改良版诸葛连弩,银发在风中扬起:\"这次他们的战船更多,船头还加装了喷火装置!\"
沈墨心却置若罔闻,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卦盘的奥秘中。那些精密的刻度不仅是角度标记,更暗藏着星象运行的规律。他突然发现,当把卦盘倾斜17.3度时,二十八星宿图的连线竟与镜阵核心齿轮的转动轨迹完全重合。而坎位断裂的三爻,恰好对应着水冷铳最脆弱的三处接缝。
\"徐兄,快把潮汐图谱拿来!\"他的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兴奋,\"阿砚,调整镜阵所有备用镜面!青梧娘子,准备新调配的抗高温合金!\"当倭寇战船的轮廓逐渐清晰时,沈墨心将卦盘稳稳嵌入镜阵中央的凹槽——奇迹发生了,那些破碎的铜镜突然自动拼接,折射的阳光与卦盘的星芒融为一体,在空中编织成一张璀璨的光网。
岛津九鬼的副将站在旗舰甲板上,独眼瞪得几乎要爆出眼眶。他看着明军阵中亮起的奇异光芒,想起主公临终前的警告:\"遇到会发光的机关,立刻撤退......\"但已经太晚了,第一枚焙烙玉火球在触及光网的瞬间,竟诡异地分解成无数细碎的荧光,像被打散的萤火虫,纷纷坠入海中。
沈墨心的算筹在掌心飞速敲击,每一次碰撞都与卦盘刻度的节奏完美契合。他终于明白文素娥那句话的深意——真正的算学不是丈量尺寸的工具,而是沟通天地的语言。倭寇的焙烙玉是失控的蛮力,而他们的镜阵此刻已与卦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