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改造后的滤网喷涌出细密的磁石水雾,紫色雾霭在接触水雾的瞬间发出滋滋声响,化作一缕缕灰白色的毒烟。
\"成功了!\"了望塔下传来欢呼。但崔知夏的脸色并未放松——敌方镜阵开始调整角度,胭脂色光柱分裂成无数细小的光箭,每支箭头都泛着金属光泽。她想起《天工开物》中\"铁石相斥\"的记载,大喊道:\"让水师在船头悬挂浸油牛皮,光箭遇软则卸力!\"
战斗在雾海中白热化。崔知夏一边指挥工匠调整磁石喷雾的频率,一边用算筹推演敌方镜阵的运转规律。突然,她发现那些跳动的光斑排列竟暗合《永乐大典》术数卷中的\"璇玑星图\",而倭寇旗舰的攻击节奏,正随着北斗七星的位移悄然变化。
\"阿砚!带人去摧毁敌舰桅杆的旋转轴!\"她将父亲遗留的银十字架嵌入光学台核心,\"我来破解他们的星象密码!\"少年参将蒙着浸血布条的双眼闪过一丝决然,带着敢死队冲向敌舰。崔知夏握紧三棱镜,破损的镜片在掌心划出深可见骨的伤口,鲜血滴落在镜身刻痕上,竟让\"lux veritatis\"的字迹愈发耀眼。
当十二色光谱与星象轨迹产生共鸣的刹那,海面爆发出刺目的白光。崔知夏在强光中看到敌方镜师的面具碎裂,露出的机械义眼正疯狂转动,胸腔里嵌着的《天机卷》残页与文庙密室的线索完全吻合。更惊人的是,傀儡核心处赫然镶嵌着半块刻有海东青图腾的磁石——那正是倭寇毒光武器的能量之源。
战斗持续到黄昏。当第一缕夕阳穿透硝烟,崔知夏跪在满地镜片中,手中紧握着从傀儡体内取出的磁石残片。阿砚浑身浴血地归来,怀中抱着缴获的青铜罗盘,夹层里的《永乐大典》残页随风展开,朱砂字迹写着:\"磁引乾坤,光破虚妄\"。
海风卷起她破碎的衣襟,崔知夏望向隐雾岛方向。那里的迷雾比往日更加浓稠,而手中的磁石还在微微发烫。她知道,这场光与毒的较量不过是个开始,文庙密室的残页、《永乐大典》的秘密、还有隐雾岛深处的天工秘库,都在等待着被揭开。但只要掌握着源自千年的智慧,就没有破解不了的迷局,没有守护不了的光明。
磁网破瘴
\"立即通知工匠,打造磁石滤网!\"崔知夏的声音穿透了望塔的喧嚣,手中的三棱镜在颤抖中重新调整角度。阿砚蒙着浸血布条的双眼渗出暗红液体,却仍准确地撞开木门,锁子甲碰撞声混着\"准备磁石\"的嘶吼,迅速向港口蔓延。
海风裹挟着浓烈的蒜臭味扑来,崔知夏扯下衣襟浸入水桶。冰凉的井水浸透布料的瞬间,她想起《天工开物》金石部的记载——磁石性燥,遇砒则吸。倭寇镜面涂抹的砒霜胭脂在光纹中化作杀人毒雾,而此刻,这记载于典籍中的物性,或许正是破局关键。
了望塔下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工匠们将文庙库存的磁石砸成核桃大小的块状,嵌入竹制框架。崔知夏冲下塔楼时,正见阿砚用鱼肠剑削去竹节,少年参将的指节被利刃割破,鲜血却无暇擦拭:\"先生,磁石不足!\"
\"拆!\"崔知夏指向了望塔顶的浑天仪,\"用郭守敬铜仪的磁芯!\"她的目光扫过混乱的港口,明军战船在紫色雾霭中摇摇欲坠,甲板上士兵们抓着喉咙痛苦翻滚。而倭寇战船的镜面正泛着妖异的胭脂红,折射出的光线在空中编织成流动的毒网。
第一面磁石滤网架设在了望塔前时,所有人屏住了呼吸。崔知夏将三棱镜对准敌方镜阵,十二面副镜自动咬合转动。当胭脂色的毒光触及磁石表面,奇迹发生了——刺目的紫光突然凝滞,如活物般扭曲变形,最终凝结成紫色的粉末簌簌掉落。地面很快堆积起薄薄一层,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
\"有效!\"阿砚的欢呼带着哭腔。但崔知夏的脸色并未放松——敌方镜阵开始调整角度,胭脂色光柱分裂成无数细小的光箭,每支箭头都泛着金属光泽。她突然想起《永乐大典》术数卷的批注:\"铁石相斥,遇柔则解\",立刻大喊:\"让水师在船头悬挂浸油牛皮!\"
港口的惨叫声渐渐被战鼓声取代。崔知夏在了望塔上来回奔走,指挥工匠将磁石滤网改良成可旋转的盾面。当第二波毒光袭来时,旋转的磁石阵将光箭纷纷弹开,部分吸附的毒粉在高速摩擦中燃起蓝火,空气中的蒜臭味愈发浓烈。
倭寇显然察觉了威胁。旗舰桅杆顶端,戴着海东青面具的镜师突然操控十二面悬浮小镜逆向旋转,三十六面紫晶棱镜组成的球形装置开始吞吐雷电。崔知夏举起望远镜,瞳孔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