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锁定着沈璇玑的动作,时刻准备根据光频的变化拨动琴弦。自从失聪后,他对震动的感知变得愈发敏锐,仿佛能透过指尖触摸到声音的形状。
“准备就绪!”沈璇玑的声音划破寂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左眼。刹那间,整个世界的色彩与光影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在“心眼”的感知中,倭寇舰队方向传来的光不再是单纯的色彩,而是变成了不同频率的震动波,如同无数根琴弦在同时奏响,有的尖锐刺耳,有的低沉轰鸣。这些光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而危险的韵律。
与此同时,宗像九兵卫带领着敢死队,如幽灵般悄然靠近敌舰。他身着黑色紧身夜行衣,腰间挂着各种镜匠工具和锋利的短刃,怀中揣着那几块破碎却至关重要的黑曜石镜片。队伍中的士兵们都屏住呼吸,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当他们成功跃上敌舰的瞬间,刀刃与倭寇的盔甲碰撞出刺耳的声响,战斗正式爆发。
倭寇旗舰上,戴着海东青面具的镜师首领冷笑一声,大手一挥。顿时,十二艘战船上的黑曜石镜面同时转动,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十二色分光术的光芒冲天而起,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色光芒相互交织,在空中形成了一个巨大而诡异的光阵。光阵中,无数细小的光刃闪烁着寒光,仿佛随时都会倾泻而下,将一切摧毁。
沈璇玑的心眼感受到这股强大而邪恶的光频,眉头紧紧皱起。这光频的复杂程度远超她的想象,每一种颜色的光都有着独特的频率和节奏,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几乎无懈可击的攻击体系。她集中全部精神,试图在这混乱的光频中找到破绽。
朱载堉也感受到了光学装置传来的剧烈震动。他的手指微微颤抖,将拨片轻轻放在琴弦上。随着光频的变化,他开始拨动琴弦,琴弦发出的震动通过机关传递到光学装置中。奇妙的是,琴弦的震动与光频产生了某种共鸣,原本混乱的光频似乎出现了一丝波动。
宗像九兵卫在敌舰上浴血奋战。他的和泉守兼定刀光闪烁,每一次挥砍都带走一名倭寇的性命。然而,倭寇的数量众多,且不断有增援赶来。他一边战斗,一边寻找着敌舰的核心光学装置。终于,他在船舱深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水晶球,周围环绕着十二面小铜镜,正是十二色分光术的核心所在。
“就是现在!”宗像九兵卫大喝一声,从怀中掏出破碎的黑曜石镜片。他凭借着精湛的镜匠技艺,将镜片碎片准确地嵌入水晶球的特定位置。奇迹发生了,水晶球发出一阵耀眼的光芒,原本运转的十二色分光术出现了明显的紊乱。
沈璇玑立刻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在心眼中,紊乱的光频如同突然被打乱节奏的乐曲,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她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迅速调整光学装置。三百面水晶棱镜在齿轮的带动下飞速旋转,十二色光谱在空中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一道与倭寇光阵相对抗的光盾。
朱载堉也加快了拨动琴弦的速度,琴弦震动的频率与沈璇玑调整后的光频完美契合。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光盾的力量越来越强,逐渐抵挡住了倭寇的攻击。然而,倭寇镜师首领并不甘心失败,他疯狂地操控着镜面,加大了光阵的威力。
海面上,双方的光阵激烈碰撞,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和震耳欲聋的声响。海水被高温煮沸,不断翻滚着白色的泡沫。宗像九兵卫的敢死队伤亡惨重,但他们依然死死守住敌舰的关键位置,不让倭寇有机会修复光学装置。
沈璇玑的额头布满了汗珠,她的精神高度集中,几乎达到了极限。在心眼中,她看到了倭寇光阵的核心所在——那是一个隐藏在光阵深处的神秘图腾,散发着邪恶而强大的力量。她知道,只要摧毁这个图腾,就能彻底破解十二色分光术。
“朱兄,助我一臂之力!”沈璇玑大喊一声。朱载堉立刻会意,他将所有琴弦同时拨动,发出一声震人心魄的巨响。这震动通过光学装置传递到光盾上,光盾瞬间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朝着倭寇光阵的核心冲去。
在激烈的能量碰撞中,沈璇玑的心眼清晰地看到那个神秘图腾开始出现裂痕。随着光盾的不断冲击,图腾最终轰然破碎。十二色分光术的光阵失去了核心支撑,瞬间土崩瓦解,无数光刃消散在空中,化作点点星光。
倭寇舰队陷入了混乱,明军见状,立刻发起了总攻。沈璇玑、朱载堉和宗像九兵卫等人在这场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凭借着智慧、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成功破解了倭寇的阴谋,守护了登州港的安宁。
当战斗的硝烟渐渐散去,黎明的曙光染红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