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那场火,是我与朱载堉最后的约定。”
“你们疯了!”沈璇玑握紧剑柄,“用典籍做实验,用火焰写乐谱,你们知不知道会引发什么?”
利玛窦苦笑:“当我将三棱镜赠予你时,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朱载堉算出,当荧惑、心宿二与地球连成直线,十二平均律将成为打开‘天籁之门’的钥匙。但他临终前发现,这个实验会撕裂时空,所以……”他展开羊皮纸,上面用血写着:“烬灭即新生,唯光可破局。”
观象台突然剧烈摇晃,沈璇玑看见星图上的水晶棱镜开始旋转,折射出的光带在空中编织成巨大的十二面体。地面裂开缝隙,涌出带着焦糊味的热浪,那些光点组成的星图正在向现实世界投射。她想起焦页上的几何图案,突然明白火焰留下的不是毁灭,而是指引。
“用你的剑!”利玛窦将羊皮纸抛向空中,“斩断光的琴弦!”
沈璇玑纵身跃起,软剑划破光网的瞬间,十二面体轰然炸裂。七色光雨倾泻而下,与地底涌出的火焰碰撞,竟凝结成实体的音律波纹。她听见朱载堉的声音在光雨中回荡:“律吕通天地,光火即阴阳。”
当锦衣卫破入观象台时,只看见满地焦黑的残页与碎裂的三棱镜。沈璇玑与利玛窦不知所踪,唯有墙上用焦痕画着未完成的十二平均律图谱,某个音符的位置,嵌着半块染血的水晶。
三个月后,南京钦天监收到神秘包裹。打开锦盒,里面是支奇怪的七弦琴,共鸣箱上刻着十二面体图案,琴弦穿过镶嵌的水晶棱镜。当乐师拨动琴弦,七色光竟从琴弦间流淌而出,在空中交织成不断变幻的星图。而在某个雨夜,有人看见紫金山顶,两个身影正在用三棱镜与火焰演奏着超越时空的音律。
那些被火焰焚毁的典籍,那些消失的秘密,最终都化作了光与声的诗篇。朱载堉用生命守护的十二平均律,在烬灭中获得新生,成为连接天地、跨越文明的永恒旋律。而沈璇玑留下的最后线索,是刻在焦页残片背面的一句话:“当光成为音符,火焰便是乐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烬影重章
当沈璇玑带着焦页残片找到朱载堉时,这位失聪的律历学家正在观星台调试改良后的律管装置。月光洒在他苍白的脸上,映得那双专注的眼睛愈发明亮。铜制律管在夜风中发出细微嗡鸣,与远处更鼓楼传来的梆子声交织成奇特的韵律。
"朱先生!"沈璇玑攥着浸透冷汗的锦囊,锦缎上还残留着文渊阁秘库的霉味,"这是《永乐大典》第卷的残页,我怀疑与那场大火..."
朱载堉抬手示意她噤声,枯瘦如竹节的手指轻轻按住她手腕。沈璇玑感受到对方脉搏跳动如精密的机械齿轮,随着律管的震颤产生微妙共鸣。老学者突然转身,从案头抓起放大镜,镜片在月光下折射出锐利的光斑。
焦页在他手中展开的瞬间,沈璇玑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朱载堉的瞳孔骤然收缩,那些被火焰灼穿的孔洞、晕染的墨迹在他眼中仿佛活了过来。他突然抓起沙盘旁的炭笔,在青灰墙面上划出凌厉的线条——不是文字,而是一个由木框、宣纸和青铜镜组成的古怪装置。
"针孔成像?"沈璇玑凑近细看,装置图旁标注着《墨经》中关于光学的记载,"用焦页上的孔洞作模板,将光线投射到宣纸..."她话音戛然而止,看着朱载堉在图中画下的十二道弧线,那分明是十二平均律的数理模型。
老学者突然剧烈咳嗽,指节叩击墙面发出急促声响。沈璇玑顺着他指向望去,观星台角落堆着数十个陶制漏斗,每个漏斗底部都嵌着不同焦距的水晶镜片。当她将残页固定在最大的漏斗口时,月光穿过那些焦痕形成的孔洞,竟在地面投出支离破碎的光影。
"等等!"沈璇玑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利玛窦赠予的三棱镜。七色光带掠过焦页的刹那,墙面的光影骤然变化——那些看似杂乱的焦痕组成了旋转的星图,中央位置赫然显现出半阙失传已久的古乐谱,每个音符旁都标注着奇怪的数字。
朱载堉突然抓起算盘,算珠碰撞声清脆如金石。沈璇玑看着他将乐谱上的数字与十二平均律公式对照,枯槁的手指在沙盘上飞速演算。当最后一颗算珠归位时,老学者突然剧烈颤抖,炭笔在墙面划出长长的墨痕,像道撕裂夜空的闪电。
"这是..."沈璇玑俯身查看,只见墙上密密麻麻写满梵文与阿拉伯数字,还有幅用朱砂绘制的航海图。图中郑和船队的航线旁,标着九个闪烁的光点,每个光点都对应着焦页上某个孔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