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775

隔的敲击印,像七颗落在地上的星。

“先生,佩德罗说这是‘雷的乐谱’。”金大柱递过羊皮卷。葡萄牙人在纸上画了刻漏、硫火、闪电的连线,旁边用拉丁文写着:“the ese write music for thunder with sulfur and sand(汉人用硫与沙,给雷写乐谱)。”

赵莽笑了,摸出《武备志》在“火攻篇”空白处写下:“雷有其律,硫有其气,刻漏有其沙——凡人调律,不过是让物,归其位,顺其序。”晨雾卷着硫香掠过他的衣角,刻漏的沙粒又开始流动:沙——沙——沙——,这次没有鼓点,却与远处的海浪声,合了同一个节奏。

佩德罗望着逐渐放晴的天空,忽然想起里斯本的诗人说过:“最好的诗,藏在自然的节奏里。”而此刻的釜山浦,汉人用硫火、刻漏、磁石,给这句诗添了个注解:当凡人的节奏,与天地的节奏共振,雷,也会变成诗行。

海风掠过矿洞,吹起赵莽脚边的硫粉,在晨光里舞成细链——那是凡人写给天空的五线谱,每一粒硫粉,都是一个音符,而刻漏的沙粒,是它们的节拍器。远处的老巫祝又开始吟诵,这次的调子,竟与刻漏的“沙沙”声一模一样:“硫为笔,沙为纸,雷为墨,凡人写就天地诗——”

《硫雷鼓阵·青霄引》

一、硫火腾天云脚动

第一簇硫火窜起时,赵莽指尖的硫磺粉正落在松油灯苗上,蓝紫色的焰心猛地一跳,映得矿洞口的岩壁泛起青霜。二氧化硫混着艾草烟升向夜空,在戌时的海风中拧成螺旋,像根倒插的火烛,将低空的积云扯得倾斜——云脚距山顶的雷鼓阵,只剩三箭之地。

“老巫祝的鼓点慢了半拍!”金大柱抱着刻漏冲过来,沙粒穿过细颈的“沙沙”声里,漏出七声鼓响的间隙——本该2.7秒的间隔,此刻拖成了2.9秒。赵莽盯着腾起的硫火柱,看见青紫色的气浪在云底撞出褶皱,像被顽童揉皱的棉纸——这是雷电场紊乱的征兆。

老巫祝的枣木杖敲在第七面牛皮鼓上,鼓面的磁黄铁矿粉腾起蓝烟。赵莽腰间的磁石罗盘突然狂转,铜针在“巽”“震”位间来回跳动——硫火催生的热对流,正在搅乱地磁场的平衡。佩德罗的羊皮卷被气浪掀起边角,鹅毛笔在纸上划出歪斜的弧线:“so? + thermal current = cloud displat(二氧化硫+热流=云位移)。”

二、雷鼓震山磁导鸣

七声鼓响刚落,第一声闷雷便砸了下来。赵莽看见磁导阵的磁铁矿同时亮起微光,锡箔导电线在汞雾中爆出细小白花——雷电场的脉冲顺着地脉传来,像根无形的针,穿过硫火织就的气网,扎进矿洞深处的汞池。

“汞面降了两分!”阿杏盯着石臼里的汞液。银亮色的液面泛起涟漪,铁球吊坠在汞雾中轻轻摇晃,像被雷声惊醒的星子。松浦隆信的甲胄声从岩穴外传来,混着倭寇的惊叫:“鼓声和雷……一个调子!”

赵莽摸向岩壁的磁黄铁矿层,指尖触到细微的震颤——那是雷鼓的声波与磁导阵共振的结果。《武备志》里“以声助气,以气引雷”的批注突然在脑海中浮现,他忽然明白,老巫祝的七声鼓响,不是玄学,而是用声波给硫火气浪“定调”,让雷电场的脉冲与磁导阵的频率,调成同一个“宫商角徵羽”。

三、云压山顶火连天

第二簇硫火在山顶炸开时,积云已压到雷鼓阵上方十丈处。赵莽看见老巫祝的斗笠被气浪掀飞,老人却借着鼓点的节奏,用枣木杖在地上画出北斗七星——每道刻痕里都嵌着硫粉,在火光照耀下,像七颗落进尘埃的流星。

“佩德罗!记好雷击间隔!”他扯着嗓子喊。葡萄牙人举着沙漏蹲在磁导阵旁,沙粒落下的“哗哗”声里,第一声雷与第二声雷的间隙,恰好是2.7秒——硫火的热流、雷鼓的声波、磁导的频率,在此刻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松浦隆信望着压顶的云层,忽然想起童年听过的传说:“当雷神听见凡人的鼓点,便会踩着节奏下凡。”此刻的汉人,竟真的用硫火当“请柬”,用雷鼓当“仪仗”,将天上的雷,迎进了他们布好的磁导阵。

四、雷落磁阵汞花裂

第七声雷鼓响起时,硫火柱突然变成青白色——那是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临界点的征兆。赵莽看见磁导阵的锡箔线依次爆响,像被点燃的鞭炮,汞池里的铁球“嗡”地升起半寸,银亮的汞液表面,竟浮起细小的电弧。

“就是现在!”他挥动手臂。阿杏掀开陶炉的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