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片推进融合舱,那是片刻有星图的青铜器,经碳十四检测已有三千年历史。当两块物质接触的刹那,整个实验舱的照明灯管同时爆裂,紫色电弧顺着舱壁的导线疯狂游走。
陈默的青铜罗盘突然从口袋里飞出,二十八宿星图迸发刺目金光。他抓住操作台边缘,看着自己的笔记本缓缓升起,钢笔悬停在空中,自动书写出扭曲的公式。"引力常数g出现波动!"他扯掉防护面罩,"在装置作用范围内降至0.3n·m2/kg2,空间曲率..."话音被突然响起的尖锐警报切断,所有监测屏幕的数据流化作甲骨文符号,在空气中重组为立体的浑天仪模型。
悬浮的物体开始加速旋转,形成微型飓风。林夏的银镯爆发出强光,苗族蛊纹渗出的黑色液体在空中凝结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却在下一秒被扭曲成克莱因瓶的拓扑结构。更诡异的是,实验舱的防爆玻璃上浮现出1976年吉林陨石雨的画面,那些拖着靛蓝色尾焰的天体,竟与此刻融合舱内的能量波动频率一致。
"这不是简单的反重力现象!"陈默的声音混着空间撕裂的嗡鸣。他抓起悬浮在空中的量子纠缠态检测仪,数值显示当前维度与三维空间产生0.73度的偏移。当他将仪器对准融合舱,屏幕突然跳出明代《天工开物》的插图,画面中的冶铁炉与眼前的实验装置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操作工人穿着古装,手中拿着的竟是现代量子计算机的雏形。
实验室的中央控制台开始自主运行,全息投影展开全球地图。十三处标记点同时亮起红光,分别对应着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1947年墨西哥锡沃塔内霍陨石雨、1964年罗布泊异常现象的发生地。每个光点之间,银灰色的量子线相互交织,最终汇聚成青海湖实验室的位置。
"它们在构建网络!"林夏的银镯突然发烫,蛊纹自动拆解成九枚银针,刺入地面形成结界。但结界刚成型就开始崩解,她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左手逐渐透明,皮肤下浮现出与陨石相同的楔形文字。而在融合舱内,陨石与残片的混合物正在生长,表面纹路组成的图案,竟与她在敦煌藏经洞拓印的唐代星图完全吻合。
千钧一发之际,陈默将祖父遗留的青铜罗盘嵌入控制台。罗盘的指针逆向旋转,释放出金色光带缠绕住失控的能量场。但这只是短暂的压制,融合舱突然炸裂,银灰色雾气弥漫整个实验舱。雾气中,众人看见平行时空的画面:明代钦天监的官员在观星台记录异象,郑和宝船的罗盘指向异星,而在某个未来世界,巨大的星门装置正在吞噬整个星系,其核心运转的,正是与眼前相同的物质。
"关闭所有电源!"陈默的喊声被淹没在尖锐的蜂鸣声中。但控制台已被未知力量接管,自动启动了更高级别的实验程序。实验舱的天花板开始下沉,地板却向上凸起,整个空间扭曲成莫比乌斯环的形态。林夏的视网膜上重叠着两个画面:现实中的实验室与三百年前的沙俄科学院远东分部,彼得罗夫教授正在操作类似的装置,而他胸前的东正教圣像吊坠,此刻正与陈默的罗盘产生共鸣。
,!
当能量场达到临界值,整个实验室的时空出现裂缝。陈默看见自己的倒影从裂缝中走出,左眼角带着疤痕,穿着银白色的战甲。"你们以为能控制得了吗?"倒影的声音混着电流杂音,"1937年哈尔滨的实验,1976年的陨石雨,都是为了今天。"他抬手一挥,融合舱的残骸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刻满甲骨文的球体,表面的文字不断变换,最终定格成:"玄鸟归位,天地倒悬。"
在时空即将崩溃的瞬间,林夏咬破舌尖,将鲜血滴在银镯上。血色锁链缠住失控的能量场,陈默则将罗盘的星图与球体上的甲骨文对齐。当两者完全重合,整个实验室爆发出耀眼的白光。强光消散后,一切归于平静,但监测数据显示,地球的地磁场出现了0.003度的永久性偏移,而在太平洋深处的海底基站,突然捕捉到一段来自1937年哈尔滨的量子信号。
实验结束后,陈默在整理数据时,发现量子计算机自动保存了一段加密文件。打开后,只有一行不断闪烁的文字:"观测即改变,解密即重启。当北斗倒悬,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而此时,在世界的某个秘密基地,"盘古计划"的成员们盯着监控屏幕,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们知道,青海湖实验室的这场意外,已经触发了跨越时空的文明博弈。
暗纹迷踪:量子实验室的时空裂隙
1977年深冬,青海湖地下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发出异常嗡鸣。林夏盯着监控屏幕,指尖在操作台上无意识地摩挲,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