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那里的炊烟在雪雾里泛着淡淡的黄——那是硫磺燃烧的颜色。他摸了摸怀里发烫的璇玑玉,血痕已漫过毕宿,正朝着紫微垣的方向蔓延。
“十年之期,”左光斗的目光落在那道暗红的血痕上,“怕是等不了了。”
徐光启没说话,只是将湿度计揣进袖袋。玻璃管碰撞的轻响,混着远处传来的爆竹声——今日是小年,京城里已有人家开始放炮,细碎的炸响在雪地里滚远,像无数颗提前引爆的火星。
他忽然想起万历三十八年地裂时,那个捧着玉佩死在裂隙边的老道。当时老道的手指正指着毕宿的方向,嘴里念叨着“天火焚城,玉碎人亡”——那时只当是疯话,此刻握着发烫的璇玑玉,才明白那不是疯话,是谶语。
宫墙的阴影里,魏忠贤的亲信正缩在角落里,手里的望远镜对准了他们的背影。镜片反射的光在雪地上晃了晃,像颗窥视的眼睛。徐光启拽了左光斗一把,两人加快脚步,朝着王恭厂的方向走去。
雪越下越大,很快盖住了他们留在金砖上的血迹。而太和殿内,朱由校的刻刀又开始在木料上飞舞,木屑纷纷扬扬落下,像场永远下不完的雪。
天工秘语:徐光启的预言暗线
第四章:刀影残硝
魏忠贤的冷笑像冰锥砸在琉璃瓦上,脆得刺耳。他往前半步,绣着金线的蟒袍扫过徐光启的鼻尖,龙涎香的甜腻里突然钻出股硫磺味——那味道徐光启太熟悉了,是王恭厂特有的硝石混着桐油的气息,只是被香料盖得极淡,不细嗅根本察觉不到。
“徐大人是读西学读疯了?”魏忠贤的指甲在玉带钩上刮出轻响,那钩子是用整块羊脂玉雕的,却被他抠出了几道白痕,“那璇玑玉不过是西域番僧的骗术,去年抄汤若望住处时,搜出十几块类似的玩意儿,个个都刻着些鬼画符——怎么,莫非都能预言吉凶?”
徐光启的手指在袖中攥紧了湿度计,玻璃管硌得掌心生疼。他看见魏忠贤身后的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悄悄按住了腰间的绣春刀,刀鞘上的铜环碰撞声被刻意压得很低。更让他心头一沉的是田尔耕的皂靴——靴底沾着的黑色残渣,边缘泛着淡淡的黄,正是王恭厂特有的“七分硝、二分硫”配比,寻常火药坊绝不用这么烈的方子。
“魏公公见过西域的璇玑玉?”徐光启缓缓直起身,额角的血珠顺着皱纹往下淌,在下巴尖凝住,“那玉遇火不焚,遇水不沉,敢问公公搜出的‘十几块’,可有这特性?”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田尔耕的靴底,“至于骗术二字,不如问问田指挥,昨夜在王恭厂地窖里,见没见过类似的‘骗术’?”
田尔耕的肩膀猛地一僵。徐光启看得真切,他按住刀柄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处露出道新伤,伤口边缘还沾着点没擦净的黑灰。那是火药灼烧的痕迹,绝非寻常打斗能留下的。
魏忠贤眼底的笑突然僵住,随即又化开成更深的阴鸷。他突然抬手,袖口甩出串佛珠,檀木珠子砸在金砖上,滚到田尔耕脚边。“田指挥,”魏忠贤的声音软得像棉花,“徐大人说你靴底有火药渣子,还不脱下来让大人瞧瞧?”
这话说得客气,田尔耕却脸色煞白。他知道这是魏忠贤的杀人令——脱靴验渣,若真有实证,便是私通钦天监、泄露王恭厂机密的罪;若没有,便是徐光启诬告,正好能治他个“构陷厂臣”的罪名。横竖都是死局,只看谁先掉脑袋。
徐光启突然解开腰间的玉佩,璇玑玉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毕宿星纹的血痕已漫过玉面,像条活生生的血蛇。“不必脱靴。”他将玉佩举过头顶,阳光透过玉面,在金砖上投出个扭曲的光斑,光斑中心恰好落在田尔耕的靴底,“田指挥昨夜去过王恭厂西窖,那里的火药用的是新法子,掺了桐油和松香,烧起来烟是黑的,渣子捏着发黏——公公若不信,刮点靴底的灰,用火镰点试试?”
田尔耕的脸瞬间成了死灰。西窖是魏党私藏“炸炮”的地方,那些炮比寻常火药威力大十倍,是准备用来“意外”炸死东林党人的,连工部尚书都不知道具体位置。徐光启怎么会知道?他猛地想起昨夜巡逻时,西窖墙角有个新挖的小洞,当时只当是耗子刨的,此刻想来,那洞的位置恰好能窥见里面的火药堆。
“妖言惑众!”崔呈秀突然跳出来,手里的朝笏指着徐光启的鼻子,“王恭厂的火药配比是国朝机密,徐大人一介监正,怎会知晓?定是通敌无疑!”
这话刚落,左光斗突然冷笑一声,从袖中抽出张纸:“崔御史怕是忘了,去年徐大人奉旨修订《军器图说》,火药配比是他亲手核定的。倒是御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