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984

木偶。

“量子纠缠的距离上限是公里。”林夏盯着屏幕上的伦敦与南京坐标,直线距离正好公里,“篡改者算好了这个距离,让剑桥的模型成为地陷区的‘触发开关’。就像两把同频的音叉,敲动这把,那把会自动共鸣。”她突然想起羊皮纸上哈雷的批注,“天地之锁钥”旁边画着两个相连的锁,锁芯分别刻着“剑”(剑桥)与“京”(南京)。

女人的虹膜蓝光剧烈闪烁,悬浮的璇玑玉碎片突然转向林夏,尖端对准她手中的青铜权杖。“1421年郑和的宝船就装着这种纠缠装置。”她的骨传导声音带着得意,“船载浑天仪与南京明故宫的地基共振,让舰队在远洋也能定位——我们只是把导航变成了武器,让地陷区的能量顺着纠缠通道,摧毁全球量子网络的剑桥节点。”

金属架的震颤突然加剧,陈默发现库房的钢梁里渗出银白色粉末,与南京地陷区的土壤成分一致——是被量子纠缠激活的璇玑玉粉尘,正顺着磁场线向羊皮纸聚集。“他们想毁掉原始记录!”他将防磁罩扣在羊皮纸上,罩壁立刻浮现出密集的光斑,每个光斑都是个微型能量弹,“纠缠通道不仅传递磁场,还在输送破坏能量,就像给炸弹装了根看不见的引线。”

林夏将青铜权杖的石榴石对准悬浮的玉碎片,六芒星光柱在碎片间穿梭,像把锋利的剪刀剪断纠缠线。实时监测图上,伦敦与南京的磁场曲线开始分离,南京地陷区的波动幅度骤减,而剑桥库房的金属架渐渐平稳。“牛顿在1715年的阵基里,就设了量子纠缠的‘防火墙’。”她指着光柱中浮现的希伯来字母“?”(samekh,支柱),“这个字母的能量场能阻断同频共振,就像给音叉加个消音器。”

,!

女人的合金箱突然过热,表面的蛇杖徽记融化成液态金属,露出下面的璇玑玉核心——与南京明故宫柱础石的材质完全相同。“你们赢不了的。”她的骨传导声音开始失真,“地陷区的能量已经激活了‘1421装置’,那是郑和留下的终极武器,能让所有量子设备退回大航海时代的水平。”

陈默的电子屏突然接入南京的无人机画面:地陷区的中心,块巨大的璇玑玉正在旋转,玉面的刻痕组成1421年的航海图,图上的航线正顺着磁场线向全球延伸。“这不是武器,是能量校准器!”他放大玉面的微小刻度,发现每个航线节点都标着磁场补偿值,“1421年郑和留下的,是让全球磁场保持平衡的校准系统,就像给世界装了个调谐器,而你们把调谐当成了破坏。”

当最后块璇玑玉碎片在六芒星光柱中消融,伦敦与南京的磁场曲线彻底分离,像两条曾经交汇的河终于分流。林夏将青铜权杖插入库房地面,蓝光顺着纠缠通道反向流动,南京地陷区的璇玑玉旋转渐缓,玉面的航海图航线开始收缩,最终定格在明故宫遗址,像枚收起的指南针。

女人的银灰色制服渗出蓝光,那是璇玑玉共生体过载的征兆。她看着合金箱里融化的徽记,突然笑了,骨传导的笑声带着杂音:“原来我们激活的不是武器……是三百年前就备好的解药。”

金属架的震颤完全平息,库房里只剩下羊皮纸的焦香与璇玑玉的冷味。林夏揭开防磁罩,哈雷绘制的彗星轨道在阳光下泛着柔光,原始参数旁,牛顿用铅笔补了个小小的六芒星,六个角分别对着剑桥、南京、耶路撒冷、北京、里斯本、泉州——那是1421年与1715年两条时空线的关键节点,像颗颗串在平衡线上的珠子。

离开档案馆时,陈默的电子屏显示南京地陷区的土壤正在固化,璇玑玉核心的温度降至常温。林夏望着伦敦的夜空,想象着南京明故宫的方向,那里的古老校准器正在重新工作,用1421年的智慧与1715年的科学,共同编织着地球的磁场防护网。

她知道,量子纠缠的秘密从不是制造破坏,而是证明万物相连——就像剑桥的模型与南京的地陷区,看似遥远,实则同频;就像1421年的航海图与1715年的轨道参数,看似无关,实则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天地间最强大的力量,不是相互摧毁的共振,是彼此校准的和谐,在跨越时空的纠缠里,守住那份永恒的平衡。

剑桥大学档案馆的高倍扫描仪在林夏指尖嗡鸣,将哈雷绘制的彗星尾巴放大至千倍。彗尾的淡金色光带在蓝光中分解成无数细小的线段,每段线段的末端都藏着个极小的圆点——那是《郑和航海图》里的“更数”标记,每个圆点代表“一更”(约60里)。林夏将这些标记换算成现代距离:公里,正好是量子纠缠的安全阈值,超过这个距离,剑桥与南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