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迹还没干透,玉面的超立方体上,有人用指甲刻了个“贪”字,笔画深得几乎要穿透玉质。
“是李之藻的笔迹。”赵莽的喉咙发紧,他认出这与手稿批注的笔锋如出一辙。周围的呻吟声里,突然传来熟悉的咳嗽——徐光启正扶着墙站起,官袍的前襟被血浸透,手里攥着的《几何原本》译稿,边角已经烧成了灰。
“子先兄(李之藻字)的血书...”徐光启的声音嘶哑,指着断墙后的古井,“他把能量核心的参数刻在了井壁,用自己的血混了朱砂,说这样三百年后...懂的人自会看见。”
赵莽的目光穿过断墙,古井的砖石上果然有银蓝色的光晕,湿度计的虚拟投影显示这里的湿度正是68%。井壁的血字在光晕中显形,不是能量参数,是行反复刻写的句子:“火劫非天谴,是人欲;囚笼非外物,是己心。”
“他们早就知道后人会误解。”赵莽突然想起伊芙琳的狂热,“把‘人欲’说成‘外来秘密’,把‘己心’当成‘四维武器’,不过是在为自己的贪婪找借口。”医士递来的药碗突然发烫,碗底的璇玑玉纹路与超立方体的棱边连成线,指向南京的方向。
远处传来马蹄声,锦衣卫的飞鱼服在火光中闪着冷光。徐光启突然将半块璇玑玉塞进赵莽手里:“记住井壁的血字。”他转身迎向锦衣卫时,故意将《几何原本》的残页掉在地上,风吹起的纸角上,有行极细的批注:“湿度锁的真正密码,是‘知止’。”
赵莽的膝盖突然离开焦土,刺痛再次袭来时,特藏室的应急灯正照在他脸上。掌心的血已经变成暗红色,半块璇玑玉的复制品在手中发烫,上面的“贪”字与记忆中井壁的血字重叠。小林的全息建模显示,南京地陷区的量子隧道能量正在平稳回落,王恭厂遗址的古井里,检测到与68%湿度完全匹配的能量波——是徐光启和李之藻留在时空里的“知止”信号。
“记忆囚笼的钥匙,不是算学,不是璇玑玉。”赵莽将复制品放回防潮箱,手稿上的超立方体在68%湿度里缓缓旋转,每个面都映出不同时代的人欲与己心,“是懂得在贪婪蔓延前停下的勇气,就像湿度超过阈值时,李之藻的字会晕染提醒,而非直接溃散。”
通风口传来警方的通报,伊芙琳的小队已被控制,她的仿生眼在审讯中投射出最后的画面——王恭厂的焦土上,李之藻的血字正在被雨水冲刷,却在井壁的砖石里留下永恒的印记。
赵莽望着防潮箱里重新平静的手稿,突然明白三百年前的血字从来不是警告,是馈赠。祖先们用自己的血肉,在时空里刻下“知止”的坐标,让每个时代的人都能在失控前,看见那行穿透焦土与迷雾的字:
火劫非天谴,是人欲;囚笼非外物,是己心。
特藏室的湿度计稳稳停在68%,阳光透过修复的通风口照进来,在手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超立方体的轮廓渐渐隐去,只留下淡淡的血字印记,像个穿越时空的拥抱,提醒着每个站在选择路口的人——能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外物,能拯救我们的也从来不是密码,是始终清醒的己心。
交食表里的顶点
破碗盛着的雨水在掌心晃出细碎的光,青衫书生递来的璇玑玉在火光中流转,八个顶点的符号清晰可辨——四个中方天干,四个西方字母,像串跨越语言的钥匙。赵莽的指尖抚过玉面完整的超立方体,突然想起《崇祯历书》"交食表"里的异常批注:"八象合,食则止",当时只当是推算日食的术语,此刻才懂"食"字的深意——既是天文现象,也是"止欲"的谐音。
"李大人说,第八个顶点最是要紧。"书生的袖口沾着墨痕,显然刚抄写完什么,"西洋传教士带来的算学里,有个符号与'贪'字的甲骨文惊人相似,他把这个刻在了最后一个顶点,说这是'破笼'的关键。"
赵莽的虚拟湿度计在玉面投射出蓝光,68%的湿度让顶点符号开始发烫。中方的"壬"字与西方的"z"字突然重叠,在雨水中组成"任"字——不是姓氏,是"任其自止"的"任"。他想起井壁反复刻写的"人欲"二字,突然明白徐光启融合中西算学的真正用意:用不同文明的符号,说同一句真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