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1002

响。

赵莽摸着怀里的黑石,掌心仍留着余温:“或许他们没那么多分别心。”他望着西南方向的落日,“在他们眼里,天地就是个大圆盘,龙纹也好,鹰面也罢,不过是给同个太阳起的不同名字。”

晚风卷着新草的气息掠过火山口,黑石上的符号在暮色里泛着微光。赵莽知道,这个发现不会立刻改变什么,但银粒在空中组成圆盘的瞬间,已经在他心里刻下了答案——长白山的龙纹与玛雅的太阳历石,从来不是隔绝的奇迹,是被同一条银脉串起的明珠,就像此刻他与万里之外的玛雅祭司,或许正望着同一个太阳,解读着同个圆盘里的秘密。

远处的篝火亮起,映照着黑石上的符号,像在为这个跨越时空的发现,点燃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第六章 跨洋的伏笔

炎祭

崇祯十一年秋,宁波港的咸风裹着火药味。赵莽展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密信时,烛芯突然爆出火星。羊皮纸用鹅毛笔写着拉丁文,译出的汉字像淬了毒的针:“西班牙人欲以墨西哥银矿之精,引长白山火,求玉之全形。”旁边画着个三足鼎,鼎底刻着十字,鼎沿的纹路却与后金萨满的“熔岩祭器”分毫不差。

“百户,您看这献祭图!”亲兵小李指着密信插图,西班牙人正将银锭投入火山口,岩浆中浮出半枚玉玺残片,与他从后金溃兵处搜的祭器拓片完全重合——只是拓片里的鼎中盛着人血,而密信里的鼎中淌着银流。

赵莽捏紧信纸,纸角的褶皱里还夹着片银矿碎屑,是荷兰商人从墨西哥银矿带的样本。指尖传来熟悉的麻痒,这银矿的磁导率比辽东银高十倍,若真按密信所说堆满火山口,怕是真能像敲钟似的震醒地脉。他想起《雪岭密码》里的狼血警告:“火起之时,玉分则灾,玉合则变。”

三日前,他在金州湾的废墟里找到后金萨满的日记。泛黄的纸页记载着天启七年的仪式:“取童男童女十二,投于熔岩,以人血引玉脉,求西海之路。”日记里画的祭器三足,竟与密信的鼎形完全相同,只是足上的纹饰,一个是狼头,一个是十字。

此刻,小李捧着从西班牙沉船里搜的银箱,打开的瞬间寒气逼人。箱中整齐码着二十块银锭,每块都嵌着小块磁石,组成的图案正是长白山火山的剖面图,岩浆通道的位置标注着“玉眠之处”。赵莽将玉玺残片贴近,银锭突然发烫,在桌面上投射出红光,显露出完整的祭器形状——鼎耳处,龙纹与十字纹各占一半。

“荷兰商人说,红毛番在马尼拉炼了三年银。”小李擦着额头的汗,“用的都是纯度最高的墨西哥银,说要炼出‘能唤火的银芯’。”

赵莽想起改良的张衡地动仪,当初用墨西哥银矿测试时,铜珠坠落的力度能穿透三层木板。若将这样的银锭堆满火山口,产生的磁力共振足以引发喷发——西班牙人要的不是玉,是借火山之力重铸玉玺,就像后金想用血祭唤醒地脉,只是换了种更“文明”的祭品。

重阳节的月光想用如纸。他带着银箱登上长白山的观火台,残雪覆盖的山坡上,隐约可见后金当年祭器的基座,石头里嵌着暗红的血渍,与银锭的银光形成刺目的对比。赵莽将银锭按祭器形状摆放,玉玺残片悬在中央时,所有银锭突然竖起,十字纹朝天,在雪地上投射出巨大的血色光影——那是后金日记里记载的“血玉显形”景象,只是此刻的血光来自银矿的地磁反应。

“您看光影里的玉!”小李声音发颤。半枚龙纹残玉正在光影中旋转,缺角处恰好对着墨西哥的方向,与《武备志》记载的“七脉首尾相应”完全吻合。

赵莽突然想起朝鲜天文官的测算,长白山与墨西哥银矿的地磁频率,在秋分时节会完全同步。西班牙人选在此时祭献,就是要借天地共振的力道,让两地银脉同时喷发,像拉开的弓射出玉箭。

子夜时分,观火台的铜铃自鸣。远处的海面上,西班牙舰队的轮廓在雾中显现,旗舰的桅杆上吊着个巨大的银球,反射的月光在雪地上划出直线,直指火山口——那正是祭器的中轴线。

“萨满日记里说,血祭时会唱《唤玉歌》。”小李哼起从俘虏那学的调子,“红毛番的船上也在唱,只是词不一样,调子却分毫不差。”

赵莽望着银球在雾中闪烁,突然明白这仪式的本质。无论是人血还是银矿,都是给地脉的“祭品”,就像不同语言的祈祷,最终都在求同个结果。他将玉玺残片扔进银锭组成的鼎形,残片突然炸裂,碎片在空中组成完整的龙纹,与银锭的十字纹交缠成环,将血色光影压了下去。

“荷兰人说,红毛番的银芯里掺了磁石母。”小李指着银箱底层,“遇高温会爆炸,把玉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