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1003续

无关地域,只看被怎样的双手打磨。

兵部的信使突然到访,带来万历皇帝的朱批:“可仿其器,勿效其行”。赵莽望着信使腰间的火龙枪,枪身的螺旋纹与血滴子同源,却刻着“保境安民”的字样。他将设计图的抄本交给信使,封皮上的十二齿齿轮被描成金色,第七齿的缺口处画着颗麦粒——那是刘顺之临终前的嘱托,要让齿轮“多沾谷香,少染血腥”。

深秋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案头的书稿上。“器无善恶,在于人心”的附言在光影中浮动,旁边是赵莽补画的示意图:同一组齿轮,向左转是血滴子的绞索,向右转是水车的轱辘。他想起刘顺之与济尔哈朗的颈部伤口,同样的螺旋纹,一个是救赎的印记,一个是罪孽的证明——技术的两面性,从来都写在使用者的选择里。

装订书稿的那天,赵莽特意保留了设计图上的火燎痕迹。那道焦黑的弧线从血滴子的齿轮延伸至开矿机的钻头,像条跨越善恶的界线。太仆寺的工匠们已能熟练运用十二齿参数,造出的播种机在辽东平原穿行,齿轮的转动声里,再也听不见血滴子的嗡鸣,只有泥土翻动的沙沙声。

《西洋器械考》被送进文渊阁的那天,赵莽站在城墙上回望。沈阳城的烟囱里升起炊烟,与银矿方向传来的机械声交织成新的晨曲。他知道,这本书收录的不仅是参数与图纸,是个汉人工匠用生命换来的启示,是所有使用者都该铭记的准则:当齿轮开始转动,首先要问的不是“能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

寒风卷起案头的废纸,其中一页飘向远方,上面是赵莽未写完的续篇提纲:“佛郎机炮可护城,亦可破城;银矿可富国,亦可资敌”。墨迹在风中晕开,像给未来的历史写下句模糊的注脚——技术的洪流终将滚滚向前,而能驾驭它的,从来不是精巧的参数,是那颗懂得分辨善恶、坚守底线的人心。

阁楼上的钟摆轻轻晃动,十二齿的齿轮咬合着时间,发出规律的咔嗒声。这声音里,有血滴子的余响,有开矿机的轰鸣,更有无数双正在转动齿轮的手。赵莽合上《西洋器械考》,封面上的阳光正好落在“人心”二字上,像给这句箴言,镀上了层永远不会褪色的金光。

蜡纹指航

沈阳城的暴雨停歇在卯时三刻。赵莽站在钟楼顶端,靴底的积水顺着木板缝隙滴落,在十二齿齿轮的刻痕里汇成细小的溪流。东方的云层裂开道金缝,朝阳像枚烧红的錾子,突然凿穿雨幕,将满城的水洼都变成了碎镜——其中最大的那面,正映着他怀中蜡模的影子。

蜡模的螺旋纹在阳光下舒展。赵莽举起它对着朝阳,颈骨裂痕的弧度突然与远方的辽河重合,第七齿的缺口恰好卡在河湾的转折点,与地球仪上马尼拉湾的轮廓形成奇妙的呼应。这些曾嵌在死人骨头里的纹路,此刻像被唤醒的航标,在晨光中浮起条透明的航线,从辽东的钟楼直抵西洋的海岸。

“参数就是坐标。”他指尖抚过蜡模的异常参数,0.3分的缺口宽度对应着地球仪上的3度经线,1.1分的深度则指向北纬11度——那是美洲银矿最密集的纬度带。西班牙商栈的航海日志在衣袋里发烫,其中“齿轮参数与航线偏差对照表”,此刻在阳光下显出隐形墨水写就的注释:“按中国匠师的螺旋纹调整航向,可避开台风带”。

钟楼的机械装置还在微微震颤。赵莽低头看向齿轮组,卡壳缺口处的朱砂粉末被朝阳点燃,发出淡绿色的荧光,与地球仪上标注的银矿产地连成线。这些曾用于标记死亡的异常参数,此刻成了最精准的罗盘:东北风三级对应着航线的“安全风速”,3转\/秒的齿轮转速换算成航速,正好是西班牙大帆船的“最佳载货速度”。

刘顺之的设计图从怀中滑落,被晨风吹得哗哗作响。图纸上,血滴子改造的开矿机齿轮旁,有行极细的铅笔字:“螺旋纹的角度,藏着东西方的距离”。赵莽突然明白,工匠在齿轮里藏的不仅是救赎,是份跨越重洋的邀请——用凶器的参数做钥匙,去打开连接世界的门。

远处的银矿入口传来机械轰鸣。第一台改良后的开矿机正在运转,齿轮的转动声与钟楼的钟声形成奇妙的和声。赵莽望着那团扬起的银矿粉尘,在阳光下它像条银色的飘带,与蜡模螺旋纹的投影在空中交织,最终缠上地球仪的支架——那里刻着刘顺之留下的最后个参数:“十二齿,对应十二时区”。

雨后天晴的沈阳城在脚下苏醒。赵莽看见佛郎机炮的炮管在军械库泛着光,炮身的螺旋纹正对着朝阳,与蜡模的纹路在地面投下重叠的影子。这些曾用于杀戮的膛线,经刘顺之的参数改良后,即将被安装在明朝水师的战船上——不是为了复制血滴子的罪恶,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