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1003续

开矿机械”的注释旁,有行极细的小字:“亦可改火器”。这行字被蜡油覆盖,显然是留给明廷的警告——西洋器械的两用性,既能开山,也能破城;既能生产,也能毁灭。血滴子的齿轮参数,不过是这种两用性的第一次血腥演示。

沈阳卫的指挥使带着新铸的佛郎机炮来到广场。炮身的铭牌上刻着“仿西洋制”,射程参数却比原版多出三十步——改良的数据正来自血滴子的铁链长度。“他们用死者的鲜血校准了射程。”赵莽的指尖划过铭牌,“这不是结束,是西洋器械在东亚战场的开始。”

航海图上的美洲银矿标记突然在阳光下显形。赵莽用朱砂在每个矿点旁画出血滴子的齿轮,发现金属特性与参数的对应规律:延展性好的银矿对应“高转速齿轮”,硬度高的则对应“卡壳缺口加宽”。西班牙商栈的实验日志里,“血滴子杀伤效果与银矿纯度正相关”的结论被红笔加粗,像条用生命验证的金属定律。

“他们在做全球金属普查。”小周的声音发颤,“用不同银矿的材料制造血滴子,通过杀人效果判断金属性能,再决定哪些矿值得大规模开采——这比任何勘探报告都精准,因为代价是人命。”

夕阳西下时,赵莽将案宗锁进保险箱。最后一页的空白处,他画了个巨大的齿轮,一半是血滴子的十二齿,一半是佛郎机炮的膛线,中心写着“银矿=武器=人命”。窗外的钟楼已经恢复平静,但他知道,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银矿,那些正在被改良的西洋器械,已经在齿轮的转动声中,悄悄连成了一张覆盖全球的战争网络。

离开沈阳城的前一夜,赵莽站在银矿入口。月光下,第一台根据刘顺之图纸改造的开矿机正在运转,齿轮的转动声与佛郎机炮的试射声在山谷中交织。他想起那些颈骨里的螺旋纹,那些航海图上的银矿标记,突然明白:血滴子案的破获,不过是揭开了冰山一角——当西洋器械的齿轮开始转动,当全球银矿的金属开始熔合,一场远比斩首案更残酷的风暴,正在历史的地平线后酝酿。

他将血滴子的参数表折成纸船,放进浑河。纸船顺流而下,穿过辽东湾,驶向太平洋的深处。在那里,美洲的银矿与亚洲的战场正在齿轮的咬合中,等待着相遇的那一天。而赵莽知道,他能做的,就是带着这份警醒,走向下一个战场——在那里,佛郎机炮的轰鸣将取代血滴子的嗡鸣,美洲银矿的光芒将照亮更广阔的杀戮。

沈阳城的灯火渐渐远去,赵莽的行囊里,除了案宗,还有半块血滴子的齿轮残片。残片的螺旋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个永远转动的问号:当技术的进步与人性的贪婪在齿轮里相遇,最终会开出怎样的花?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即将到来的、由西洋器械与全球银矿共同书写的下一章里。

器载人心

赵莽将刘顺之的设计图铺在案头时,窗外的沈阳城正落着初秋的第一场雨。图纸上,血滴子的斗状炮管被红笔改造成了开矿钻头,铁链的参数旁标注着“可作水车缆绳”,最末页的空白处,“器无善恶”四个字被雨水洇得发蓝,像工匠未干的泪痕。

《西洋器械考》的书稿在案头堆叠,赵莽蘸着朱砂,将十二齿齿轮的参数抄录进去。笔尖划过“3转\/秒”的字样时,突然想起佛郎机炮的膛线——两者的螺旋角度完全一致,只是一个用于杀戮,一个(经改良后)可用于开山。他在页边批注:“西洋之巧,在其器;华夏之智,在其用”,墨迹落在刘顺之画的三桅船旁,像给跨洋而来的技术加了道中式注脚。

太仆寺的工匠们围着设计图争论不休。铁匠张师傅敲着血滴子改造成的钻头,火星溅在图纸上的红圈处:“这弹性装置改得妙!遇硬石自动缓冲,比咱老祖宗的铁钎省三成力!”一旁的火器营参将却盯着齿轮的转速参数:“若调至5转\/秒,配上佛郎机炮的弹药……”话未说完就被赵莽打断——案头的警钟突然响起,钟锤的铁链正是用改造后的血滴子链节制成,声响比寻常警钟更沉,像在提醒什么。

刘顺之的锦衣卫腰牌在阳光下泛着光。赵莽摩挲着牌背的齿轮刻痕,那些曾用于校准血滴子的参数,此刻成了改良水车的关键:“卡壳缺口0.3分”对应着水车的自动卸力装置,“朱砂荧光”则被改造成矿道照明的信号——工匠的智慧从杀戮场抽离,终于在生产的土地上扎了根。

《西洋器械考》的“齿轮篇”渐渐丰满。赵莽将血滴子与开矿机的参数并列,用红笔圈出共同的“3转\/秒”:“同速不同功,同齿不同途”。书稿的夹层里,藏着从马尼拉带回的美洲银矿样本,与辽东银矿的样本并排放置,两者在阳光下折射出相似的光泽——就像技术本身,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