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4章 东晋墨剑儒帅郗鉴:左手锄头右手奏折,顺便拯救个王朝

《七律?咏东晋墨剑儒帅郗鉴》

烽举峄(yi)山砥乱流,儒冠未碍策吴钩。^x~k¢a~n?s*h?u¨w¢u/.·c^o`m^

犁锋破夜耕星斗,墨刃裁云斥寇仇。

补阙六韬潜豹略,扶危一纸定龙湫。

千年犹见灾痕帖,铁画银钩刻晋秋。

一、落魄贵族的“非主流”人生开局

如果用现代视角看郗鉴的出身,大概是个“没落富n代”的故事:祖上郗虑当过东汉御史大夫,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纪委书记;到了他这辈,家底比口袋还干净,穷得只能“躬耕吟咏”——白天扛锄头种地,晚上点油灯读书。这剧情放在魏晋时期,简直像拿着“霸道总裁”剧本却演成了“种田文”男主角。

不过这位“种田小哥”可不是普通农民。《晋书》说他“博览经籍”,放到现在就是“通宵刷知网论文”的学霸。别人寒窗苦读求功名,他倒好,朝廷几次三番请他当官,他潇洒摆手:“时机未到!”活脱脱一个魏晋版“躺平青年”。直到永嘉之乱爆发,匈奴人把中原搅成火锅现场,郗鉴突然一拍大腿:“该我出场了!”——原来他不是真佛系,只是在等“历史任务”刷新。

二、峄山创业:史上最文艺的“山大王”

公元307年,中原大地烽烟四起,郗鉴带着千把号人躲进山东峄山。别人逃难哭爹喊娘,他倒搞起了“灾后重建示范区”:

军事化管理:青壮年上午种地下午练武,堪称古代版“民兵预备役”;

义务教育:山洞里开扫盲班,教流民子弟读《诗经》《论语》;

生态农业:在山腰开梯田,据说还发明了“轮耕轮战”制度。

最绝的是他的“企业文化”。某日土匪来犯,郗鉴不慌不忙掏出古琴弹了曲《广陵散》,吓得对方以为有诈,掉头就跑。事后他解释:“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部下们恍然大悟:原来读书真的能当武器用!

琅琊王司马睿(后来的晋元帝)听说这事,连夜派人带着兖州刺史的聘书上山:“先生,东晋集团缺个ceo,您看?”郗鉴掸了掸衣角的泥土,淡定接印:“走吧,该去整顿职场了。”

三、朝堂“救火队长”的进阶之路

如果说郗鉴的前半生是“种田文”,后半生就是妥妥的“权谋剧”。从山野村夫到位极人臣,他靠的可不是主角光环,而是实打实的“职场硬实力”——毕竟在人均八百个心眼的东晋朝堂,没点真本事分分钟变炮灰。

1. 王敦之乱:菜鸟官员的逆袭

公元322年,权臣王敦举兵造反,建康城乱成一锅“晋式麻辣烫”。此时的郗鉴刚下山三年,官职不过兖州刺史,手里只有几千号“杂牌军”——有扛锄头的农民、逃荒的流民,甚至还有几个山贼改行的猛男。朝廷大佬们压根没指望他能帮忙,私下吐槽:“带这群乌合之众来勤王?怕不是给叛军送外卖的。”

骚操作一:游击战鼻祖

郗鉴深谙“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真理。白天带着部队钻山沟啃干粮,晚上化身“拆迁队”:烧粮仓(专挑王敦刚屯的粮);拆浮桥(让叛军渡河全靠游泳);散谣言(宣称天降陨石砸中王敦大帐)。最绝的是某次夜袭,他让士兵把羊吊在树上,羊蹄子下垫战鼓。夜风一吹,满山遍野“咚咚”作响,吓得叛军以为十万天兵降临,连夜卷铺盖跑路。看书屋晓税网 冕废跃渎《晋书》记载:“贼夜闻鼓声,谓大军至,惊溃。”——这波心理战,诸葛亮看了都得点个赞。

骚操作二:职场彩虹屁

虽然没打赢,但郗鉴深谙“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他给晋元帝写了封奏折,开头先哭惨:“臣以羸弱之卒,昼夜奔驰,不敢言苦。”接着吹捧领导:“陛下圣明如日月,逆贼不过萤火之光。”最后表忠心:“臣愿肝脑涂地,以报君恩!”三连暴击直接把皇帝感动哭了,当场升他做尚书令。后来王导私下吐槽:“这老哥要是生在现代,奥斯卡欠他十座小金人!”

2. 苏峻之乱:老年天团的绝地反击

如果说王敦之乱是新手村试炼,327年的苏峻之乱就是地狱级副本。外戚庾亮一顿操作猛如虎,成功把苏峻逼反,叛军直扑建康。60岁的郗鉴临危受命,带着八千老弱残兵守秦淮河。朝中同僚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