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劝他:“老爷子快跑吧!您这年纪该在家带孙子了!”郗鉴白眼一翻:“老夫的孙子都在前线,跑个锤子!”
战术篇:穷鬼版“孙子兵法”
水战奇谋:把渔船改造成“移动火船”,装满硫磺顺流而下,专烧叛军楼船。苏峻气得跳脚:“这老头不讲武德!”
地道战鼻祖:派矿工出身的士兵挖地道,直通叛军大营偷粮草。史载“一夜间尽取其粟,贼军晨起炊,无米下锅”。
舆论战大师:派人混入叛军散布消息:“打进城先杀文官!”吓得苏峻帐下谋士集体装病。
名场面:城头书法秀
某日叛军架起云梯攻城,郗鉴淡定登上城楼,摆开文房四宝开直播写《兰亭集序》(比王羲之早写十几年)。叛军看傻了:“这老头几个意思?”突然一声梆子响,城头泼下墨汁——原来砚台里藏着火油!叛军被烧得哭爹喊娘,老爷子挥毫题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后来王羲之听说这事,直拍大腿:“岳父大人这波装得,晚辈服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后勤篇:古代版“社区团购”
被围困半年,建康城里老鼠都被吃光了。郗鉴发动群众智慧:贵妇捐首饰换粮食(史上最早“众筹”);和尚道士组团化缘(美其名曰“借佛粮”);开发野菜食谱(《郗公战时菜谱》一度风靡江南)。
最离谱的是他发明“战地快递”:让水性好的士兵把求救信塞进鱼肚子,顺长江漂给温峤援军。这招后来被杜甫写进诗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不过老杜没说,家书可能带着鱼腥味。
3. 调解王导vs庾亮:顶级和稀泥艺术
平叛封公后,郗鉴迎来终极挑战:调解“琅琊王氏”掌门人王导与“颍川庾氏”话事人庾亮的豪门撕逼。这两位大佬斗法堪比《甄嬛传》,今天庾亮让御史弹劾王导贪污,明天王导暗示庾亮有谋反嫌疑。满朝文武吃瓜看戏,就差搬小板凳嗑瓜子。
神操作一:装病大法
某日朝会双方又要开撕,郗鉴突然捂住胸口:“哎呦我这心绞痛的老毛病...”顺势滚到柱子边cosplay林黛玉。等众人手忙脚乱把他抬去太医署,他偷偷对皇帝眨眼:“陛下,老臣这演技如何?”小皇帝憋笑憋出内伤。+r?c,y,x*s~w..~c^o*m_
神操作二:职场pua
庾亮想废王导,郗鉴把他拉到小黑屋:“小庾啊,你知道为啥王敦当年没弄死你吗?因为留着你能制衡老王啊!”转头又对王导说:“老王啊,你知道为啥我不让废你吗?因为留着你能气死小庾啊!”——两头忽悠,愣是把死对头变成互相牵制的工具人。
神操作三:祭出终极大招
眼看调解无效,郗鉴掏出压箱底的杀手锏——流民武装花名册。“二位要不要看看城外二十万流民愿不愿意换个丞相?”轻飘飘一句话,吓得王导庾亮连夜握手言和。后来陶渊明写《桃花源记》,估计就是从这儿得的灵感:真正的狠人,都藏在民间武装名单里!
4. 隐藏副本:三朝元老的育儿经
别以为老干部只会搞事业,人家养孩子也有一套:
女儿:郗璇,书法界女神,王羲之追她时闹出“东床快婿”典故。
儿子:郗愔,官至司空,但更出名的是在老爹葬礼上哭晕七次(孝子人设拿捏了)。
孙子:郗超,后来成为桓温首席智囊,完美继承爷爷的腹黑基因。
某次家庭聚会上,郗鉴喝高了说漏嘴:“知道为啥咱家能兴旺不?老夫把兵法写成《郗氏家训》,打仗套路用来治家,百试百灵!”——合着他们家孩子从小学的不是《三字经》,是《孙子兵法》!
四、书法界的“扫地僧”
别看郗鉴天天打仗,人家还是书法界隐藏大佬。王羲之听说他女儿“书法得父真传”,特意派人去求亲,结果闹出“东床快婿”的千古佳话——敢情书圣的姻缘还是老爷子牵的线!
他的《灾祸帖》更是个反差萌:明明写着老家闹旱灾的糟心事,字迹却飘逸如仙。网友辣评:“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字越美,事越大’?”
五、老干部的终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