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更像是拉着李农一起唱双簧:“兄弟,咱俩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你得跟我一起干!”李农估计内心是崩溃的,但也只能“被同心”。
凤阳门事变:民族仇杀的地狱之门真正的导火索,是羯族将领孙伏都搞出来的。这位老兄对冉闵的跋扈早就看不顺眼,加上民族情绪作祟,他纠集了三千多本族死士(号称“龙腾中郎”),埋伏在皇宫南门的凤阳门附近,准备给冉闵来个“斩首行动”。这计划,堪称古代版“人肉炸弹袭击”。
可惜,行动失败。冉闵反应神速,指挥部队在凤阳门把孙伏都的三千人包了饺子,全歼。这事儿彻底点燃了冉闵压抑已久的怒火和对羯族统治者的极度不信任。报复,开始了!而且是一场规模空前的、针对胡人的血腥报复!史称“杀胡令”,但其过程远比一个简单的“令”字复杂和残酷得多。
第一阶段:禁宫戒严,“六夷敢持兵器者斩”! 皇宫先封锁,任何非汉族的“六夷”(匈奴、鲜卑、羯、氐、羌、巴氐)敢拿武器?格杀勿论!这是先缴械,解除潜在威胁。
,!
第二阶段:心理战玩脱了,“城门洞开,自由选择”? 冉闵可能想分化胡人,也可能想测试忠诚度。他下令打开邺城所有城门,宣布:“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去!”(“愿意跟我干的留下,不愿意的赶紧滚蛋!”)。城里的胡人一听,喜出望外:“还有这好事?溜了溜了!” 拖家带口就往城外涌。结果,等胡人跑得差不多了,冉闵突然变卦了!他大概觉得:放他们走,不等于放虎归山?以后都是敌人!于是...
终极杀招:“斩一胡首送凤阳门,文官进三级,武职拜牙门”! 冉闵颁布了那条着名的、也是最血腥的命令:砍下一个胡人(主要指高鼻深目特征的羯、匈奴等)的脑袋,送到凤阳门,就能升官发财!文官连升三级,武官直接封“牙门将”(中级军官)。!y¢o,u,p\i+n^b.o+o^k?.?c~o,m/这简直就是官方悬赏的“猎头行动”!
邺城瞬间从“国际大都市”变成了“人间屠宰场”! 士兵红了眼,为了升官发财,见胡就杀。普通百姓也疯了,邻里反目,朋友相残。史书记载惨不忍睹:“一日之中,斩首数万”,“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什么意思?鼻子高点、胡子多点像胡人的汉人也倒了血霉,被杀的人里有一半是“误伤”!短短时间内,邺城及周边地区,死者超过二十万!尸体堆积如山,城外豺狼虎豹吃得膘肥体壮。空气里弥漫的味道...嗯,自行想象。
登基称帝:在血泊中加冕杀光了看得见的敌人(和很多无辜者),扫清了障碍。公元350年正月,冉闵觉得时机成熟了。他擦干刀上的血(可能还有别的),一脚踢开傀儡皇帝石鉴(很快也杀了),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年号“永兴”。这个在胡汉夹缝中艰难求生、在羯人宫廷里长大的汉人孤儿,终于把龙椅坐在了自己屁股底下。只是,这龙椅下面,是二十万亡魂堆积的基石,散发着浓重的血腥味。
登基小插曲:自带打脸的玉玺登基大典上,冉闵意气风发,高高举起象征皇权的玉玺。群臣面面相觑,欲言又止。为啥?因为这枚传国玉玺的底座上,赫然刻着四个大字——“天命石氏”!这正是他刚刚屠戮殆尽的羯族后赵皇族的“注册商标”!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细节,仿佛一个巨大的隐喻,昭示着冉魏政权的先天不足和根本矛盾:它靠极端的民族复仇起家,却缺乏治国安邦的良方和稳固的根基。 复仇的火焰能摧毁旧世界,却无法照亮新世界的路。
三、龙椅下的火药桶:战神无双与战略短视
“战神模式”开启:十战十捷的战场bug坐上龙椅的冉闵,并没有迎来高枕无忧的生活。相反,他四面楚歌。北有慕容鲜卑磨刀霍霍,西有羌族姚弋仲、氐族苻洪虎视眈眈,南边还有名义上的“正统”东晋。但冉闵用实际行动证明:在战场上,他就是个“人形自走外挂”!开启“战神模式”的冉闵,打出了冷兵器时代堪称奇迹的战绩:
首战告捷: 刚称帝,就率军击溃了后赵残余势力刘显(石虎旧部)的七万大军,追着屁股打,一直打到襄国(后赵旧都之一,今河北邢台),把刘显摁在地上摩擦,逼得刘显杀了后赵末代皇帝石祗(石虎之子)来投降(虽然后来又反了)。
以少胜多教科书: 面对羌族首领姚弋仲和他儿子姚襄率领的数万精锐羌兵(姚家军战斗力爆表),冉闵只带了千余骑兵就敢去踹营!结果?不仅踹了,还踹赢了!斩首三万多级,缴获物资无数。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