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0章 冉魏尚书令徐机:在历史绞肉机里的幽默自救与血色落幕

丝可怜的平衡与理性。这份挣扎,是那个撕裂时代无数知识分子的共同宿命。

短命王朝的“裱糊匠”: 冉魏政权,从冉闵350年称帝到352年灭亡,满打满算不到三年,其有效统治区域和稳定时间更短。徐机的尚书令任期,很可能只有一年左右(从351年初到352年初战死)。他所有的理政努力——恢复生产、筹措军粮、管理财政、调和矛盾——都如同在暴风雪中试图点燃一堆篝火。火苗或许能短暂地跳动几下,带来一丝微弱的暖意和希望(比如他签发的那纸“减免田赋令”),但旋即就被更猛烈的狂风(战争、屠杀、饥荒)无情扑灭。他像一个徒劳的“裱糊匠”,试图修补一艘千疮百孔、注定沉没的破船。

历史账簿的“小数点”: 翻开煌煌史册,《晋书》、《十六国春秋》、《资治通鉴》,关于徐机的记载少得可怜。他的生卒年不详,具体事迹模糊,除了襄国之战被杀,似乎乏善可陈。他的名字,就像历史巨着中一个不起眼的标点符号,一个账簿上容易被忽略的小数点。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宏大的战争记录,比如“襄国之战,死者十余万”,那触目惊心的“十余万”三个字,每一个笔画都是由无数个像徐机这样有名或无名的个体血肉填充而成的。他的存在,提醒着我们,历史洪流之下,是无数个体具体的悲欢离合与生死抉择。

史书记载,当352年冉魏最终在邺城陷落的巷战中彻底灭亡时,某个濒死的冉魏士兵怀里,紧紧攥着一张被鲜血浸透、字迹模糊的布告。那正是徐机在任时,顶着巨大压力签发的,试图在战争间隙给百姓一点喘息之机的《减免部分州郡田赋令》。这张未能真正实施、最终沦为废纸的政令,成了徐机,以及那个时代所有试图在乱世中做点实事、守护一点文明火种的文人们,无声而悲怆的墓志铭。

五、尾声:尘埃中的幽默与微光

徐机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卷中被轻轻翻过,如同拂去铠甲上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尘。

当我们偶然在《中国历代职官辞典》或某本泛黄的十六国史研究着作的脚注里,与这个连生卒年都残缺不全的名字相遇时,我们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失败政权短命高官的个体悲剧。

历史无言,沙尘依旧。但徐机,这个在史册缝隙中努力求生、也努力守护过一丝人性微光的名字,连同他那份苦涩的幽默,值得被后人记住。记住他,就是记住那个疯狂年代里,一份未曾完全沉沦的理性与温度。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