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9章 后秦未冕之王姚襄:遵父遗命南渡归晋的乱世征途

勃发的羌族青年将军,头扎儒雅的头巾(幅巾),与江东名士代表谢尚谈笑风生,毫无违和感。这场面,瞬间征服了以“颜控”和“清谈”着称的江东士族圈。姚襄的“偶像光环”在江南初次点亮,人气值飙升。

可惜,甜蜜期总是短暂的。 东晋朝廷内部的水,深得能淹死龙。当时的权臣殷浩(一个热衷于北伐但能力配不上野心的名士),对这位“雄武冠世”、自带流量的羌族实力派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外加十二分的不信任。他的脑回路清奇:与其合作,不如干掉!于是,殷导演开始了他拙劣的“暗杀连续剧”。他频频派出刺客,打算给姚襄来个“物理退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结果呢?这些刺客的表现堪称“史上最不敬业”。他们见到姚襄本人后,大概是被其风采折服,或者觉得暗杀这种“顶流”实在天理难容,纷纷临阵倒戈,主动坦白:“老板,我们是殷浩派来的刺客,他让我们来噶你腰子!”(史载:“浩潜遣将军魏憬率五千余人袭襄,襄乃斩憬而并其众。浩愈恶之,乃使将军刘启守谯,迁襄于梁国蠡台,表授梁国内史。襄益疑惧,乃遣其权翼诣浩”)。姚襄的处理方式更绝:不仅不杀,反而“待之若旧友”!这心胸,这格局,让殷浩的暗杀行动成了“大型粉丝见面会”兼“反向招聘会”,简直成了东晋官场的年度笑话。

暗杀不成,殷浩恼羞成怒,决定来硬的。他派手下将领魏憬率五千兵马搞偷袭。姚襄可不是吃素的,早就防着呢。结果魏憬的偷袭变成了“千里送人头”,被姚襄反杀,连人带马(哦,不对,是连人带兵)被姚襄一口吞并,实力反而更强了。

殷浩气得跳脚,跑去跟姚襄的使者权翼告状(这操作也是迷):“姚襄这小子不讲武德!他偷我的马!”(史载:“浩遣谢万讨襄,襄逆击破之。浩甚怒,会闻关中有变,浩率众北伐,襄乃要击浩于山桑,大败之,斩获万计,收其资仗”)。权翼(姚襄的谋士,也是个妙人)淡定回怼:“殷大人啊,您天天疑神疑鬼,总觉得我家老板要造反。他拿您几匹马,纯粹是为了自卫!您要是对他好点,他至于这样吗?”(原文:“将军轻信谗慝之言,与平北(姚襄)构隙,谓其马牧为叛,窃马为盗。其为疑惧,亦已深矣。然马犹远放牧,将军何不取其近者?”) 这逻辑,堪称古代版“受害者有罪论”的巅峰演绎。

矛盾彻底激化。 公元353年,被彻底激怒的姚襄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给殷浩挖了个大坑。殷浩果然“不负众望”地一头栽进去,被姚襄打得大败亏输,损失惨重(“斩获万计”)。这下好了,姚襄不仅出了一口恶气,还缴获了大量物资装备。战后,他屯兵盱眙(今江苏盱眙),开始搞“根据地建设”:“劝课农桑”(鼓励大家种地养蚕),“训练士卒”(练兵备战)。效果显着,短时间内就聚集了七万多户人口。′d,a~w+e/n¢x?u/e¨b/o`o!k-._c·o′m*更绝的是,他还一本正经地派人去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状告殷浩的种种罪状!这操作,俨然把自己当成了独立王国的元首,跟东晋朝廷平起平坐地打起了“口水官司”。

这场跌宕起伏、充满黑色幽默的“江淮恩怨录”,最终以殷浩身败名裂、被东晋朝廷废为庶人黯然退场而告终。而姚襄,这位能打仗、会搞建设、能圈粉、还自带“反暗杀光环”的羌族青年,其独特的叛逆气质与非凡的个人魅力,已深深刻进了江南士民的心中,成为那个乱世一道难以忽视的风景线。

三、悲情北归:行走的“吸粉”机器与常败将军

在江淮站稳脚跟后,姚襄的雄心并未止步。公元355年,他正式亮出旗号,自称大将军、大单于,挥师北伐,目标直指故都洛阳!这气魄,颇有几分光复中原的豪情。

兵临洛阳城下,长史王亮(重要谋士)却给他泼了盆冷水:洛阳这地方,地方小又残破,守起来费劲,不如直接北上,找更好的根据地(“洛阳城小固,请北渡据邺”)。姚襄一听,豪情万丈地说:“洛阳虽小,山河四塞,吾欲据此开建大业!”(洛阳城虽小,但四面山河险固,我就要在这里开创我的大业!)这话说得掷地有声,充分展现了他的战略眼光和决心。

然而,命运就爱开玩笑。 话音刚落没多久,王亮同志……病逝了!姚襄悲痛欲绝,抱着王亮的遗体大哭:“天不欲成吾事乎?”(老天爷你是不想让我成事吗?) 这句话,不幸一语成谶。

第二年(356年),东晋真正的实力派大佬,大名鼎鼎的桓温,也挥师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