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21章 后燕优柔之君慕容宝:一手王炸打得稀碎的“跑跑”皇帝

叛军势力迅速壮大,直逼慕容宝最后的避难所——龙城。

慕容宝吓得又想跑(熟练工种),他带上少数亲信(包括长子慕容盛)和太子慕容策,企图再次开溜。留下他的弟弟、在军中素有威望的范阳王慕容农守龙城。结果慕容宝刚出城不久,龙城守军就在叛军压力下崩溃了,慕容农被叛军抓住。慕容宝跑到了半路,听说慕容农被抓,可能觉得还有救?或者觉得没地方跑了?又或者是慕容盛的主意?总之,他没跑远,在龙城附近观望。这时,叛军内部也出了矛盾,段速骨杀了慕容农(又一个能干的弟弟没了)。龙城陷入更大的混乱。慕容宝看着近在咫尺却回不去的龙城,欲哭无泪。

4. 兰汗诱杀:舅公的“最后的晚餐”

就在慕容宝像丧家之犬一样在龙城外围游荡,走投无路之际,他的舅公、镇守龙城附近一支部队的兰汗,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兰汗派人来,言辞恳切:“陛下啊!龙城现在乱成一锅粥了,段速骨那帮人不得人心,成不了气候!我兰汗忠心耿耿,已经为您扫平了道路,请您速速回龙城主持大局吧!”

惊魂未定、身心俱疲的慕容宝,此刻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可能觉得,血浓于水,亲舅公总不会害自己吧?加上实在没地方可去,他选择相信了兰汗。398年五月,慕容宝带着残余的随从,怀着忐忑又有一丝希望的心情,回到了龙城。

然而,等待他的不是温暖的宫殿和忠诚的臣子,而是冰冷的枷锁和锋利的屠刀。他刚进城,就被兰汗的伏兵拿下,囚禁起来。没过几天,兰汗就毫不留情地派人将慕容宝弑杀! 这位后燕的第二位皇帝,死在了亲舅公手里,终年44岁。他的小儿子、太子慕容策以及众多王公大臣也一同被杀。后来,他的长子慕容盛(那个参与构陷慕容会的狠角色)设法逃出,并最终设计诛杀了兰汗,为父报仇,并追谥慕容宝为“惠愍皇帝”,庙号“烈宗”。“惠愍”这谥号,“惠”有仁慈意(呵呵),“愍”指遭难,也算是对他悲剧结局的一点概括吧。

慕容宝生命的最后两年,就是一部不断被追杀、不断被背叛、不断逃亡的血泪史。弟弟反、儿子反、将领反、舅公杀……他把“众叛亲离”这个词演绎到了极致。 临死前,不知他是否会想起后妈段元妃那句精准如预言般的评价:“优柔寡断,非乱世雄主!” 可惜,悔之晚矣。

五、盖棺定论——一个“失败者”的典型样本与历史回响

慕容宝同志短暂而“精彩”的皇帝生涯(396年登基,398年身死,满打满算不足三年),给后世留下了什么?一个活生生的、浓缩了十六国乱世君主困境的“失败者”典型样本。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给他“颁奖”。

“优柔寡断”终身成就奖: 该狠的时候不狠(比如对拓跋珪的轻视、战场上犹豫不决),不该狠的时候乱杀(逼死后妈段元妃,激化矛盾)。决策如同掷骰子,结果总是掷出最差的那个点。

“军事灾难片最佳导演”金酸莓奖: 参合陂、柏肆,两场决定国运的关键战役,被他导演成己方全军覆没的“花式送人头”大戏。打仗?他是北魏的“最佳运输大队长”。

“众叛亲离”行为艺术大师: 从宗室(弟弟慕容麟)、到儿子(慕容会)、到将领(段速骨)、再到至亲(舅公兰汗),所有能反的、能杀的,都轮番上演了一遍。凝聚力?不存在的,只有离心力max!

“严刑失众”政策创新(作死)奖: 初衷可能是好的,但简单粗暴的严刑峻法,直接导致“十室九叛”,亲手拆掉了统治的根基——民心。把老百姓逼成了自己的敌人,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史书对他的评价,也相当“客气”。

《晋书》一针见血: “参合败而燕衰,柏肆溃而业烬。”(参合陂一败,后燕就衰了;柏肆再一溃,慕容家的事业就彻底完蛋了!) 精准概括了他两大“杰作”的毁灭性后果。

后人总结精辟: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父业倾覆,身死亲族之手。” 完美浓缩了他的一生。

六、结语:慕容宝的“历史启示录”——那些用血泪换来的教训

慕容宝这跌宕起伏(主要是跌宕)的一生,像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悲喜剧,也给后人留下不少值得咂摸的“启示”。

当皇帝,光会读书搞人设不行,关键得有脑子(尤其在大事上)。 优柔寡断是乱世领导者的致命伤。关键时刻的每一个犹豫,都可能要用山河破碎、身死国灭来偿还。

家庭伦理剧千万别在现实中演,尤其别在皇宫里演! 逼死后妈、兄弟相残、儿子造反……慕容宝用亲身经历证明,家庭关系处理不好,绝对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