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其他刁民必会效仿,到时天下大乱,他这皇帝还如何安心作画吟诗?
想到此处,赵佶当即便大手一挥,将此事全权交给了身为太尉的高俅。
他沉声道:"爱卿务必尽快剿灭此寇,以正国法!"
说罢便拂袖而去,显然心情极差。
而高俅在得到赵佶的认同之后,当即便兴奋地返回到了其府邸之内。
他立刻召集心腹幕僚,在密室中商议剿匪大计。
众人围坐在沙盘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进军路线和兵力部署。
招来了心腹之人,商量着该如何出兵梁山。
高俅特别强调此战必须速战速决,而且要赢得漂亮,既为弟弟报仇,也要在皇上面前露脸。
众人献计献策,气氛热烈非常。
而在此期间,其手下当即便向高俅推举了身为汝宁郡都统治的呼延灼。
这位幕僚道:"呼延将军乃名将之后,精通兵法,若由他领兵,必能马到成功。"
要知道,呼延灼可谓是纯纯的将门之后,身为开国名将呼延赞的子孙,自幼便是弓马娴熟,武艺不俗。
他训练的连环马阵威震中原,曾多次平定地方叛乱。
更难得的是他为人刚正不阿,在军中威望极高。
善用一对双鞭,寻常人皆是敌他不过。
据说他这对钢鞭重达六十西斤,舞动起来水泼不进。
当年在校场比武,曾连败十八员战将,从此威名远播。
高俅在得知此人后,顿时大喜不己,那张阴郁多日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猛地从太师椅上站起身来,双手负于身后,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当即便令人前去将此人传到了东京之内。
他特意嘱咐使者要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呼延灼带到自己面前。
没有几日光景,呼延灼便来到了东京之内。
这位将军风尘仆仆,却仍掩不住一身英武之气。
他身着戎装,腰挎双鞭,行走间虎虎生风,引得街边百姓纷纷侧目。
在得知高俅向其举荐要令他带兵前去讨伐梁山一事后,顿时心中一喜。
呼延灼强压下激动的心情,但那双如炬的眼眸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澎湃。
要知道,在如今的宋朝一首都延续着重文轻武的传统,身为武人,想在官职之上有所精进,可谓是难之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