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侦查技术:
? 弹道分析:警方通过对现场遗留弹壳的弹道分析,确定作案枪支,并与其他案件中的弹道进行比对,实现案件串并。例如,警方通过对常德"9·1"劫案现场弹壳的分析,发现这些弹壳与重庆、湖北等地案件中的弹壳来自同一批枪支。
? 指纹比对:警方对现场遗留的指纹进行采集和比对,寻找犯罪嫌疑人的线索。例如,在重庆"6·19"抢劫案中,警方通过对现场指纹的比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之一的李泽军。
? 情报分析:警方通过对各类情报的综合分析,勾勒出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和藏身之处。例如,警方通过对张军团伙成员的通讯记录、消费记录等信息的分析,确定了他们的藏身地点和活动轨迹。
在追捕张军团伙的过程中,传统侦查手段和现代侦查技术的结合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案件后期,随着侦查工作的深入,现代侦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提供了重要支持。
3.3 抓捕行动:多地联动的成功围剿
在掌握了大量线索后,警方开始了对张军团伙成员的抓捕行动。为了确保抓捕行动的成功,警方采取了多地联动、统一指挥的策略,确保对犯罪嫌疑人形成合围之势。
初期抓捕:
2000年9月5日,湖南警方在益阳市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李泽军和赵正洪。当天上午,益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唐中元下达了行动命令。11时左右,在市区皇玉堂茶社门前,赵正洪正要搭乘出租车去汽车站,被便衣民警当场抓获。经过突击审讯,赵正洪交代了另一歹徒在益阳市向仓路的藏身之地。警方迅速调集警力对这一地段进行布控包围,将歹徒李泽军一举擒获,同时还从房内搜出一支己上膛的来福猎枪和3发子弹。
中期突破:
随着李泽军和赵正洪的落网,案件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对两人的审讯,警方掌握了更多关于张军团伙的信息,包括其他成员的身份、藏身地点以及张军的可能去向。
2000年9月5日12时47分,正在一家餐馆饮酒作乐的李京生被警方抓获。下午13时30分,警方在常德蒿子港镇抓获了张军的情妇陈乐等人。当天下午17时,警方对陈乐交代的张军在常德的住所进行搜查,缴获了被抢走的两支微型冲锋枪和子弹,搜出各种制式军用枪10支,猎枪16支,子弹2000多发,手雷1枚,消声器两个,以及作案用的警服、撬棍、蒙面套、假发、假身份证、假警官证等,同时还发现了被抢的胡梦廉夫妇的两张银行存款单。
后期收网:
在掌握了张军的可能去向后,警方将追捕重点转向了重庆市。2000年9月18日,湖南省公安机关派出追捕小组前往重庆,并获取了张军与其情妇全洪燕在重庆市渝中区观音岩外科医院门口见面的重大线索。
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重庆市公安机关严密部署,在张君与情妇见面地点一举将犯罪嫌疑人张君抓获归案,缴获张随身携带的1支五西式手枪(己上膛)、5个弹夹、180发子弹及手雷等。
随后,警方乘胜追击,陆续抓获了严若明、许军、李金生等犯罪嫌疑人。到2000年10月7日,走投无路的陈世清束手就擒。至此,张军团伙的主要成员全部落网,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成功告破。
西、心灵黑洞:张军的犯罪心理分析
张军作为一个极端暴力犯罪的实施者,其犯罪心理具有复杂而独特的特征。通过对张军的成长经历、犯罪行为和庭审表现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这个"杀人魔王"内心世界的黑暗面,了解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农民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的。
4.1 扭曲的价值观:暴力与财富的畸形崇拜
张军的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扭曲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暴力和财富的畸形崇拜。在他看来,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财富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这种扭曲的价值观首接导致了他对犯罪行为的合理化认知。
张军对暴力的崇拜体现在他对武器的热爱和对暴力行为的追求上。他不仅精心收集各种枪支弹药,还经常组织团伙成员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他们的射击和格斗技能。在他的日记中,曾多次出现"枪是男人的第二生命"、"暴力是强者的语言"等表述,反映了他对暴力的病态迷恋。
同时,张军对财富也有着极度的渴望。他在庭审中坦言:"我走上这条路,主要原因是贫穷。我家在农村,12岁时母亲得癌症没钱治,去世了,父亲也长期患有肺结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