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 遥景云驾车撞人案

走上了极端道路。

同时,遥景云的成长环境也对她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又是老来得女,她从小受到父母和哥哥的宠爱,养成了任性、自我的性格。"文革"期间家庭的变故,也使她的心理受到创伤,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从社会管理角度看,姚锦云案件暴露了当时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北境市出租汽车公司从1981年11月开始对车队实行"五包"联利计奖生产责任制,虽然方向是对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推行经济责任制缺乏必要的群众工作基础。公司在进行这一工作时,没有充分走群众路线,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宣传解释工作,致使一些职工对责任制的意义和具体办法不甚了解。遥景云就是因为对新的奖惩制度不理解,才会认为车队是在"存心整她"。

其次,公司把增奖、扣奖项目下放到车队,对增奖、扣奖范围与幅度没有明确规定,造成车队之间增奖、扣奖办法不一致。动物园车队对完不成总调度任务的扣罚偏重,而且没有经过充分讨论就做出决定,工作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此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对职工的思想状况了解得少,分析得差,心中底数不大,思想工作一般化,缺乏针对性。

姚案件发生后,北境团市委于2月3日发出《关于围绕遥景云在T广场开车行凶的严重案件在团内展开道德和法纪观念讨论的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以此为反面教材,加强对团员青年的道德和法纪教育。

这起案件也引起了法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刑法学泰斗高教授在其主编的《刑法学原理》第三卷中分析认为,从特殊预防的角度考虑,即使对遥景云处以较轻的刑罚,她也不会再实施犯罪,因而应判处较轻的刑罚。但从一般预防的角度考虑,其毕竟罪大恶极,不顾他人生命财产安全,致24名无辜者死伤,不重判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威慑那些有可能为了泄愤而迁怒于无辜的人、铤而走险的"潜在犯罪人",因而应处以极刑,才能起到较好的社会警示作用。

六、历史影响:公共安全与法律的里程碑

遥景云案件是新中国历史上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它不仅是中国"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一案,也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和公共安全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法律层面,姚景云案开创了将驾驶机动车认定为"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先例,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适用上具有示范意义。北境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判中,在全国率先将驾驶机动车认定为"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为后来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法学界对刑罚目的的深入思考。传统观点认为,刑罚的目的包括特殊预防(防止犯罪人再次犯罪)和一般预防(防止社会上其他人犯罪)两个方面。遥景云案中,虽然从特殊预防角度看,遥景云己经悔悟,不会再犯罪,但为了达到一般预防的效果,仍然判处了死刑。

这种观点在后来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即使姚犯本人决心痛改前非,即使处以较轻刑罚她也不会再实施同类犯罪,但为了不使他人效仿姚锦云这个恶的榜样,必须对姚适用重的刑罚。"

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遥景云案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重点区域的安全防范。T广场作为政治中心,其安全保卫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案件发生后,北境市公安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T广场等重要场所的巡逻和监控,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这起案件也促使企业加强了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北境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在总结报告中表示,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振奋革命精神,认真贯彻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弥补损失,挽回影响。

遥景云案还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案件发生后,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道德和法纪的大讨论,人们开始反思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危害,强调遵守法律、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遥景云案成为了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提醒人们:法治社会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还需要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以及企业和政府部门依法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七、历史反思:一个悲剧的启示

4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顾遥景云案时,仍然能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心理健康和情绪管

不想错过《大案要案详情录》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