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章 湖北红安石灰厂八人遇害案

的身份。

6.2 债务纠纷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石灰厂老板汪世书与外省一家煤厂存在债务纠纷。煤厂向汪世书供应煤炭用于石灰生产,但汪世书未能按时支付货款,双方多次协商未果。与此同时,一名叫黄世飞的人曾向汪世书索要货款,没想到对方竟然不认账,于是怀疑是吴小发在中间私吞了,结果吴小发也不承认。这一矛盾使得黄世飞对汪世书和吴小发怀恨在心。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黄世飞在案发前一段时间经济状况十分窘迫,急需资金周转。他多次向汪世书催要货款,但都遭到了拒绝。这种经济上的压力和愤怒可能成为了他作案的动机之一。警方还对黄世飞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他在案发前有大量的借款记录,进一步证实了他对金钱的迫切需求。

6.3 石灰厂转让风波

案发前,汪世书曾计划将石灰厂以1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上辛集镇高山乡的袁老板。汪世书的亲戚向警方透露,2007年12月24日(案发前两天),他遇到汪世书,汪世书高兴地告诉他,石灰厂己经以15万元成交,很快就能拿到现金。汪世书表示老伴身体不好,石灰厂卖了以后,准备跟儿子一起到武汉做生意。

这一情况让警方怀疑,凶手可能知道石灰厂即将转让,想在汪世书拿到转让款之前实施抢劫。警方对袁老板进行了调查,袁老板表示他与汪世书确实达成了转让协议,但还未支付款项。他对案件一无所知,并且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警方还调查了石灰厂转让消息的传播范围,发现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一消息,而黄世飞与其中一些人有过接触,这使得他作案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6.4 人际关系复杂

石灰厂内的人际关系也十分复杂。汪春莲、吴小发是汪世书的亲戚,二人均在石灰厂内打工,吴小发开货车,汪春莲在石灰厂做饭。这种亲戚关系本应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因为各种琐事和利益问题产生了矛盾。

三名烧窑工中,汪世军与汪世发无血缘关系,而黄世贵和袁某则是普通工人。他们与老板和其他员工之间也存在一些摩擦。例如,在工资待遇、工作强度等方面,工人们曾多次与老板发生争执。此外,还有一个叫汪发华的工人,他不住在厂里,每天上下班往返于工厂和家中。他虽然与其他员工没有明显的矛盾,但在一些事情上也存在不同意见。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案件的侦破增加了难度。警方在调查过程中,不仅要梳理清楚这些人物之间的利益纠葛,还要分辨他们证言的真实性,以免被误导。每个人在面对警方询问时,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会隐瞒部分事实或提供不准确的信息,这让整个案件的调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七、真相大白:凶手的最终落网

经过长达9年的不懈努力,案件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2016年,随着刑侦技术的不断提升,警方决定重启"12·26"红安八人遇害案的调查。此时距离案发己过去多年,当年的案发现场除了一些存档的足迹资料,其他物证都己随着时间消逝。但警方没有放弃,他们重新梳理案件线索,决定从足迹这个关键证据入手再次展开调查。

当年警方己经进行过两次千人足迹比对,却一无所获。这次,刑侦专家另辟蹊径,大胆推测会不会有人私藏了足印?于是警方发布公告,承诺只要将私藏的足印上交,便不追究责任。这一举措打破了僵局,果然,有人上交了此前私藏的足印样本,而在这些补交的足印中,一枚十分可疑的足迹引起了警方的高度关注。

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反复比对,发现这枚足迹的主人曾刻意穿不合脚的鞋进行采集。在第一次足迹采样时,此人就精心伪装,企图蒙混过关。而第二次由于警方通知突然,他来不及再次伪装,露出了马脚。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分析和身份核查,确定这枚足迹的主人就是黄世飞。

黄世飞是黄世贵的堂弟,他曾向汪世书索要货款,遭到拒绝后,便怀疑是吴小发在中间私吞。多次讨要无果,再加上自身经济压力巨大,恼羞成怒的他,借着酒劲实施了这起惨绝人寰的犯罪。他利用自己与当地一些人的关系,混入了足迹采样的队伍中,利用采集信息的便利,将自己的脚印藏了起来,就这样侥幸逃过了前期的层层追捕。

黄世飞被警方抓获后,在最初的审讯中,面对警方掌握的证据,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后续几次三番的审讯中,他的回答却自相矛盾。有时他坚称是为了报复吴小发私吞货款,有时又含糊其辞,提及一些莫名其妙的缘由。不知道是不

不想错过《大案要案详情录》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