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成励10岁时,因家乡收成不好,父母决定带着他搬到天津谋生。父亲凭借修车的手艺在天津东丽区的一个小村庄安顿下来,母亲则打零工补贴家用。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付成励从小就表现出了勤奋好学的品质。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帮父母分担压力,付成励很早就收起了贪玩的心,会主动学着给父母洗衣服和做饭。"一位邻居回忆道。在学习上,付成励也从未让父母操心,成绩一首名列前茅。
2003年,付成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丽区最好的高中——天津市第一百中学。高中时期,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担任了班级体育委员,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
2005年,付成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成为村里的骄傲。"他考上中国政法大学那天,村里鞭炮声响了很久,"一位村民回忆道,"大家都觉得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2.2 校园生活:活跃的学生干部
在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他告诉身边的人,他经常看央视国际频道的新闻节目,对国际政治和经济更感兴趣。他认为,法律很多时候无法伸张人们心中的正义,因此没有选择法律专业。
付成励很快展现出了出色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他性格豪爽、仗义,乐于助人,很快成为老师和同学心中优秀学生的代表。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热心帮助同学,主动承担打扫宿舍卫生的任务,甚至在同学生病时半夜翻墙出宿舍楼去医院照顾。
付成励在学生会担任公关部部长期间,多次组织各类社团活动。他有着较强的公关交际能力,每次社团活动都能成功拉来赞助,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他的一位同学评价道:"付成励是那种最没有心机,也绝对不会算计别人的人。相反,他特别仗义,能把别人的事儿当自己的事儿去做。"
然而,2006年换届选举时,付成励被撤去了公关部部长的职务。这一挫折对他的自信心造成了一定打击,但他很快调整心态,继续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2.3 初恋故事:爱情的甜蜜与苦涩
2007年4月,付成励在一次活动中结识了比他大三岁的研究生学姐陈某。陈某是中国政法大学保送的研究生,容貌出众,成绩优异,性格活泼开朗。付成励对她一见钟情,展开了热烈追求。
2007年8月,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付成励对这段感情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由于两人不在一个校区,付成励起初是两三周去看一次女朋友,后来变成每周都从昌平校区坐车去海淀学院路校区看望陈某。
然而,在一次去北戴河的旅行中,陈某向付成励坦白了自己过去的一段经历。"和你说个事,"陈某告诉付成励,"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谈过一次恋爱。"她承认,自己曾与学校的程春明教授有过一段恋情,当时程春明己经结婚。
"自从她和我说了程春明的事后,我就觉得我的责任更大了,我觉得我要好好爱这个女孩子,我不能丢下她,我一定娶她。\鸿!特+晓*税~蛧′ _蕪\错~内′容¨"付成励后来回忆道。在他的潜意识里,陈某是受害者,需要他的保护和关爱。
2008年初,陈某第一次提出分手,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理由。付成励坚决不同意,经过努力,两人暂时和好。然而,2008年7月,陈某再次提出分手,这次态度坚决,没有回旋余地。
"不要离开我,我的生命里如果没有你,我就不活了!是不是程春明害的,你是还介意那件事吗?那我就去把他杀了!"付成励激动地说。但陈某回答:"你不要做傻事,我是觉得我们性格不合,和程春明根本没关系。你就是这么偏激,我才不想继续和你在一起,我受不了了,我们好聚好散吧。"
这次分手让付成励深受打击,他把失恋的痛苦归咎于程春明。在他看来,程春明作为老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破坏了他的爱情,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三、致命关系:程春明与陈某的往事
3.1 师生之恋:一段不伦的关系
程春明,1966年出生,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他曾留学法国,学术水平较高,在知识产权法领域有一定造诣。程春明个性鲜明,被同事评价为"特立独行",在学生中则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些学生认为他学问很好,很有风度,上课时比较有特色;另一些学生则觉得他个性过于突出,不好接触。
程春明的感情生活颇为丰富。他有过三段婚姻,第三任妻子也是他的学生。据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