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54章 无畏擒龙(59)

雨水这天,红泥坳的冻土彻底化透了,像块被泡软的糕。·辛¨顽· ′ ·鰰_占? ·冕*费^粤_读.小年蹲在破庙前翻地,铁锨插进土里时,突然碰上个硬东西,发出“当”的脆响。扒开湿泥,露出个青铜制的小犁铧,犁尖是三足鸟的形状,铧面上刻着七道浅沟,刚好能拼出北斗七星的轮廓,沟里嵌着暗红色的胶泥,是红泥坳特有的黏土,像凝固的血。

“阿年哥,快来看!”阿镜举着个竹篮从山涧跑过来,篮底铺着层苍术叶,上面摆着些圆滚滚的种子,外壳带着青铜色的光泽,像被铜水浇过。她手里攥着张牛皮纸,是从鹰嘴崖山洞的石壁上拓下来的,上面用朱砂画着个奇怪的农具,像犁和筛子的结合体,杆上挂着七个小布袋,每个袋子上都绣着种谷物,谷穗、稻粒、玉米……像串会生长的项链。

“是‘孕穗犁’,”小年用袖口擦去犁铧上的泥,三足鸟的眼睛突然亮起红光,映得他手心发烫,“西晋的谷神用具,据说用它犁过的地,种下去的种子会记得春天的温度。”他想起《温灵记》里的记载,这种犁曾让红泥坳的谷物连年丰收,后来随着铜镜破碎,渐渐被埋进了河床,没想到还能重见天日。

阿镜的罗盘突然在竹篮旁剧烈转动,指针上的铜锈被震得簌簌掉落,露出银白色的针身,折射出种子的光泽,在地上投下片金色的光斑,像块流动的麦田。“落雁坡的方向有动静,”她往远处的湿地望,那里的冰层正在开裂,露出下面的黑泥,泥里插着些青铜制的稻草人,手里举着小铜铃,被风吹得“叮铃”响,“有人在修复孕穗犁,还带着很浓的谷香。”

两人往落雁坡走时,田埂上的荠菜己经冒绿,锯齿状的叶子沾着露水,被阳光晒得半干,散发出清苦的香气,像在给他们引路。快到湿地时,听见上面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木轴在转动,夹杂着“哗啦啦”的扬谷声,节奏明快,像首古老的农事歌。

落雁坡的水田里,个戴斗笠的老人正蹲在木架旁忙活,手里拿着把铜凿子,正在给个旧犁头包铜皮。犁的形状与小年发现的青铜犁铧一模一样,犁杆上缠着七根不同颜色的布条,红泥坳的是赭石色,水电站的是青灰色,鹰嘴崖的是土黄色……像条系在土地上的彩带。

“是‘续穗犁’,”老人的凿子敲在铜皮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震得水田里的浮萍都在颤动,“我爹是落雁坡的稻农,当年他说孕穗犁不仅能唤醒土地,还能让种子提前感知节气,躲过倒春寒。”他往犁杆的暗格里塞了些粉末,是苍术和七心草烧成的灰,“这是‘醒芽粉’,拌在种子里能让芽根长得更壮,像给幼苗穿上了铜铠甲。”

老人的斗笠边缘露出半截脖颈,上面有串淡金色的印记,是谷穗的形状,穗粒组成北斗七星,比小年的疤痕浅得多,像刚被谷壳蹭过。“我年轻时总觉得这印记是累赘,”他用铜凿子轻轻刮着印记,“后来在祖屋的梁上找到本《农桑记》,才明白是馈赠——知道哪块地爱喝水,哪种种子怕霜冻,活得比谁都踏实。”

当最后一片铜皮包好时,春风突然吹过落雁坡,水田里的冰碴彻底融化,露出下面的黑泥,冒着细密的气泡,像土地在呼吸。七根布条在风中展开,像七面小旗,引着无数只燕子从南方飞来,围着续穗犁盘旋,翅膀的影子在泥地上组成个巨大的北斗七星,像天空映在了田里。

“你看,”老人指着犁尖划过的泥沟,里面的积水突然泛起金光,“这犁能把七处祭坛的灵气聚在土里,让种子长出的根须都朝着红泥坳的方向,像群认家的孩子。”他从斗笠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些青铜制的谷粒,每颗谷粒里都藏着颗稻种,“是用落雁坡的铜矿和稻壳熔铸的,种下去能长出会发光的稻穗,夜里像片星星的海洋。”

续穗犁犁完第一垄田时,阿镜的罗盘突然停止转动,指针稳稳地指向红泥坳的方向,针尾的小锤轻轻敲着盘面,发出“笃笃”的响,像在点头。“地气通了,”她往泥沟里撒了把青铜种子,种子落地的瞬间就冒出嫩芽,叶片上的纹路随着犁沟的方向生长,“七处祭坛的土地都醒了,看来孕穗犁真的能‘续脉’,让生机顺着根须传下去。”

离开落雁坡时,老人要往湿地深处走,说要把孕穗犁的图纸刻在七处祭坛的田埂上。他给小年和阿镜各留了个稻壳编的草包,里面装着些醒芽粉,“这粉末拌种,苗儿能记住犁过的路,”他的斗笠在风中扬起,像只倒扣的铜碗,“走到哪都能闻到泥土的腥气,比任何路标都管用。”

回到红泥坳时,夕阳己经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破庙前的空地上,孩子们正用小年找到的青铜犁铧耕地,犁过的泥

不想错过《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