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黄的玄鸟,鸟羽上的汞珠在晨光中闪着冷光,像无数个小小的惊叹号,警告着每一个妄图践踏自然的生灵。
远处的海面上,幸存的倭寇小船正狼狈逃离,船尾拖曳的汞液在海面画出银亮的线,却被晨光渐渐蒸发——正如他们的野心,在硫火劫中,终将消散于天地之间。沈括望着渐渐恢复平静的伏牛山,忽然想起《梦溪笔谈》的扉页题字:“天地有常,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此刻山腹里仍有细碎的焰苗在跳,却已不再狰狞——那是地脉的余烬,也是对人类最后的宽容。
当第一缕海风拂过虚妄碑,碑面上的“贪”字汞珠终于滚落,渗入泥土。沈括知道,这场由贪婪引发的硫火劫,终将随时间埋入地脉,唯有碑上的警示,会与伏牛山的岩石同寿——毕竟,这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从来不是人类的铁镐,而是天地间永恒的秩序:
任何妄图将“地火”据为己有的贪婪,终将被地火本身,烧成天地间的一粒尘埃。
而沈括与阿木的脚印,正沿着碑旁的小径延伸向远方,草鞋上的硫黄粉与汞珠,在晨光中闪着微光,像一条用警示铺成的路,通向人类与自然,真正的“敬畏之境”。
《烬海·硫火劫》
第五章:劫火终章
沈括的瞳孔映着罗盘倒立的铜针,针尖直指地底,像一把刺穿虚妄的剑。三百年前县志里的“硫火七日焚”在脑海中翻涌,那时的伏牛山该是怎样的景象?赤色焰流裹着硫黄粉尘遮天蔽日,渔船在海面燃烧,如 floating 的火蝶,而此刻,同样的命运,正被倭人的铁镐,一点点撬开封印。
“先生,罗盘……”阿木的声音发颤。铜针在罗经盘上剧烈震颤,最终“咔嗒”一声,针尖竟刺入了“地火禁域”的刻纹——那是沈家祖祖辈辈用鲜血标注的死地。沈括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指甲缝里嵌着的硫黄粉:“记住,伏牛山的地火,是天地锁妖的链,断链者,必被妖噬。”
山腰处传来铁镐撞击岩石的脆响,火星溅落的瞬间,沈括看见硫黄粉尘腾起淡黄色烟幕,在雨幕里织成“劫”字。倭人的堪舆师举着木牌大笑,牌面“龙火现世”的朱砂字被汞液浸成黑色,却浑然不知脚下的矿洞已凿至硫黄层核心——那里的硫黄晶体在高压下呈熔融态,如沸腾的金水,只需一丝火星,便会掀起地脉的狂怒。
第一缕蓝焰从石缝窜出时,沈括听见地脉发出“嗡嗡”的低鸣。那不是火焰的轻吟,是硫黄与汞矿摩擦产生的静电,在空气中激起的预警。阿木忽然指着矿洞方向:“先生!岩壁在出汗!”青灰色的岩石表面渗出银亮色细流,是液态汞,正顺着晶纹汇聚,与硫黄粉尘混合,形成剧毒的“火毒泥”。
堪舆师的笑声戛然而止。他看见自己的木牌在蓝焰中冒烟,牌面的桃木被硫黄熏成焦炭,符纸化作飞灰,而他的指尖,不知何时已沾了汞珠,正顺着皮肤纹路渗入,留下青黑色的蚀痕。“不可能……”他喃喃自语,却被扑面而来的so?气体呛得跪倒,指甲瞬间变黑——汞毒与硫毒在体内交汇,如两条毒蛇绞杀。
沈括拽着阿木往山岩缝隙跑,靴底碾过的“火毒泥”发出“滋滋”声。身后传来倭人的惨叫,液态硫黄从矿洞喷薄而出,金红色的焰流裹着汞蒸气,在暴雨中竟不熄灭——硫黄燃点260c,低于水的沸点,雨水落地即汽化,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他看见最前面的倭人被焰流吞没,甲胄上的铜饰熔成液滴,顺着领口灌入,在硫黄冷凝前,将他的胸腔灼成空洞。
“地火劫……来了。”沈括贴着岩壁喘息,看着眼前的末日图景。硫黄焰流如巨蛇般顺着山体沟壑游走,所过之处,岩石熔成琉璃状,草木瞬间碳化,连空气中的氮气都被高温点燃,发出“噼啪”的爆鸣声。更骇人的是焰流裹挟的汞蒸气,在高温下与硫黄燃烧产生的so?反应,腾起橙黄色的“雄黄雾”,如一张巨网,罩向倭营。
阿木忽然指着海湾:“船!船在烧!”燃烧的硫黄块坠入海中,与海水里的盐分发生反应,腾起淡蓝色的火焰,整片海湾变成“火之海”。倭人的楼船在火海中挣扎,木质船底被硫黄焰烤成焦炭,海水渗入后与残留的硫黄反应,产生大量h?s气体,船员们在剧毒与火焰中抽搐,纷纷坠入“火海”,被硫黄焰与汞液共同吞噬。
沈括摸向腰间的牛皮袋,父亲的血书残页已被硫黄熏得发脆,“硫火劫”三字却在火光中格外醒目。他忽然想起县志里的最后一句:“劫火过后,山腹留谶,贪者见之,当知敬畏。”此刻山腰的矿洞已变成喷发的“硫火口”,焰流中隐约可见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