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821

锣。为了弥补过错,他倾尽所有,带领工匠们在汞溪两岸修建净水装置。那些融合了大明机关术与威尼斯黑汞技术的设施,曾是他的希望,却遭到朝廷官员的百般阻挠。工部侍郎拍着桌子怒吼的模样,官员们脑满肠肥的嘴脸,至今仍历历在目。

这些年,他与时间赛跑。白天,他在工坊里钻研利贝拉修士的残卷,试图参透黑汞技术的奥秘;夜晚,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巡视净水装置,确保每一处齿轮都正常运转。断腕处的汞晶导航仪早已与他的身体融为一体,时而发烫,时而冰凉,仿佛在诉说着技术与人心的博弈。

然而,人力终有尽时。长期接触汞毒,加上日夜操劳,他的身体终于不堪重负。最近半年,他咳血的次数越来越多,视线也开始模糊,但依然坚持在图纸上写写画画,改良着那些守护百姓的机关。

“王二叔,帮我拿纸笔来。”周墨离突然开口,声音虚弱却坚定。王二慌忙取来宣纸和狼毫,看着周墨离颤抖着握住笔。笔尖悬在纸上许久,才落下第一笔。

“吾一生钻研机关术,欲以技术造福百姓,却终究逃不过人心的贪婪。”周墨离一字一句地写着,字迹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威尼斯的黑汞、大明的机关,本可惠泽万民,却因私欲沦为杀人凶器。利贝拉修士的疯狂,赵元弼的贪腐,皆是镜中虚妄...”

写到此处,他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黑紫色的血沫,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朵朵妖异的花。稍作喘息,他继续写道:“愿后来者以吾为鉴,莫让利器沦为私欲的工具。技术如镜,人心为影,影正则镜明,影斜则镜浊。望后世工匠,守正克欲,以术济世...”

放下笔,周墨离已是满头大汗。他靠在枕头上,望着窗外的汞溪。夕阳的余晖洒在稻穗的银斑上,折射出万千细碎的光芒,恍若无数面小镜子,映照着世间的沧桑与变迁。他想起佛郎机匠会残卷中的警告:“汞镜迷宫是渎神之眼。”如今,这双“眼睛”见证了太多的贪婪与背叛,也见证了坚守与牺牲。

“匠魁,您歇着吧...”王二含泪收拾笔墨。周墨离却摆了摆手,让他取出一个檀木匣子。匣子里,是他毕生的心血——改良后的银山罗盘图纸、利贝拉修士残卷的译注、净水装置的升级方案,还有一块凝结着金色光点的汞晶。

“将这些...交给工部...”周墨离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告诉他们,黑汞虽毒,人心更毒。唯有以仁心驭技术,方能...”话未说完,他的手无力地垂下,断腕处的汞晶导航仪闪过最后一丝光芒,随即黯淡下去。

消息传开,汞溪两岸的百姓无不悲痛。他们自发来到周墨离的灵前,捧着染着银斑的稻谷,哭送这位用一生守护他们的机关术大师。有人将稻谷酿成米酒,发现酒液清澈如镜,倒映出饮酒者的面容——心存善念者,倒影眉目慈祥;心怀恶意者,倒影扭曲狰狞。

十年后,《闽矿勘舆志》补注:“万历三十八年,汞溪所经处,稻穗皆生银斑,碾米如镜。”周墨离的故事在民间代代相传,他的遗言被刻在银矿遗址的石碑上,警示着后人。而那片被汞毒浸染过的土地,在岁月的沉淀中,渐渐愈合着伤口,诉说着那个关于勇气、智慧、牺牲与反思的故事。每当夜幕降临,汞溪畔总会亮起点点灯火,如同无数双眼睛,凝视着这片土地,守护着永不熄灭的信念。

汞镜照世

万历四十八年,闽地秋意正浓。一位年轻书生背着行囊,沿着汞溪前行。溪水依旧泛着淡淡的银光,两岸稻穗低垂,每一粒稻谷上都凝结着细密的银斑,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泽。

书生名叫陆明远,是专程从应天府赶来考证《闽矿勘舆志》的。他手中的古籍上,十年前的补注被红笔重重圈起:\"万历三十八年,汞溪所经处,稻穗皆生银斑,碾米如镜。有老者言,观米中倒影,善者眉目慈祥,恶者形容扭曲。\"

在汞溪村,陆明远找到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老人坐在门槛上,望着远处的稻田,缓缓讲述起那段尘封的往事。

\"周匠魁走的那年,稻子刚抽穗就染上了银斑。\"老人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起初大家都害怕,以为是汞毒又发作了。可碾出的米却格外晶莹,煮熟的饭香飘满整个村子。直到有一天,村里的无赖喝多了酒,摔碎了饭碗,看着米粒里自己扭曲的倒影,吓得疯了整整三个月。\"

陆明远听得入神,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老人继续说道:\"从那以后,大家都信了这个说法。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就盛一碗米饭,看看倒影。说也奇怪,心里藏着坏心思的人,倒影总是狰狞可怖;心地善良的人,倒影就温润如玉。\"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