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829

之,五脏俱腐。\"但此刻的灾情远比古籍记载更可怖,银白井水如同死神的标记,正在无声无息间侵蚀着方圆十里。他握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那些晋商明知故犯,用锌粉引发爆炸,分明是要将整个银场变成人间炼狱。

夜幕降临时,宋应星提着灯笼来到村头的老井旁。井底的汞珠沉积成银白色的淤泥,随着水波晃动,宛如沉睡的毒蛇。他突然想起阿福临终前染血的手,少年最后指向的,正是张掌柜离去的方向。复仇的怒火在胸腔中燃烧,但他强行压下情绪——当务之急,是找到解毒之法。

接下来的七天七夜,宋应星将自己锁在实验室。他尝试用石灰中和井水,失败;用木炭吸附汞珠,无果;甚至效仿古法用艾草熏蒸,依然徒劳。每当深夜,他望着窗外村民家中透出的微弱灯火,听着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内心的煎熬更甚于伤口的疼痛。直到第八日清晨,他在翻找古籍时,《抱朴子》中的一句话让他豁然开朗:\"硫能制汞,化毒为丹。\"

\"硫磺!\"宋应星抓起陶罐冲出门。他发动村民收集硫磺,却发现附近的硫磺矿早已被晋商垄断。望着村民们绝望的眼神,他咬咬牙,变卖了随身仅存的玉佩,托人从百里外购回硫磺。当第一车硫磺运抵时,他亲自将粉末倒入井中。

井水剧烈翻腾,银白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硫化汞沉淀。宋应星守在井边整整一天,直到确认水质清澈,才敢让村民试饮。当第一个孩童喝下井水,没有出现中毒症状时,整个村庄爆发出欢呼。但宋应星知道,这只是开始——被汞污染的土地、水源,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恢复生机。

三个月后,当宋应星再次踏上银场的焦土,破碎的三层陶釜残骸仍在寒风中伫立。他在废墟上种下一株银杏,树苗的根系深深扎进被汞毒浸染的土地。\"总有一天,这里会长出参天大树。\"他抚摸着树干喃喃自语。而在行囊中,新撰写的《汞毒防治篇》已初具雏形,字里行间浸透了血泪与希望。这场灾难,终将成为革新路上的警示——在追求技艺的道路上,良知永远不应缺席。

炼心补天

大明崇祯十年深冬,德兴银场的废墟上覆盖着一层薄雪,残损的三层陶釜在寒风中呜咽。宋应星裹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袍,蹲在结冰的溪流旁,手中陶碗里的井水泛着病态的银白,恍若凝固的月光。爆炸已过去半月,周边村落仍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村民牙齿成排脱落,孩童在睡梦中抽搐,连牲畜饮过溪水都七窍流血。

\"先生,又有三户人家...\"学徒阿福的声音戛然而止。宋应星望着少年红肿的眼眶,想起爆炸当夜被陶片贯穿胸口的阿福兄长。他握紧腰间褪色的革囊,里面装着半卷烧焦的《天工开物》,\"五金篇\"的字迹被血与火灼成黑色的痂。

简易工棚内,宋应星将木炭碾碎成粉。陶土烧制的过滤筒层层叠起,木炭吸附杂质,陶粒截留悬浮物,石灰中和酸性——这是他仿照古法净水之术改良的装置。当第一桶浑浊的井水倒入顶端漏斗时,他屏住呼吸,看着水流蜿蜒而下。最终滴入木盆的水依旧泛着淡银,指尖触碰的瞬间,皮肤传来细密的刺痛。

\"还是不行!\"他猛地掀翻过滤筒,陶片在冻土上摔得粉碎。窗外突然传来孩童的啼哭,撕心裂肺的声音如同一把钝刀,剜着他的心。踉跄着冲到门口,只见邻村李婶抱着浑身青紫的孙儿瘫坐在雪地里,孩子嘴角的涎水落在雪上,竟腐蚀出小小的黑洞。

深夜,宋应星蜷缩在油灯下。《抱朴子》泛黄的纸页被翻得发脆,\"硫能制汞\"四字在跳跃的火光中忽明忽暗。他抓起陶罐冲向矿洞,在堆积的矿渣中翻找硫磺矿脉。指甲缝里嵌满黑色泥垢,掌心被碎石划得鲜血淋漓,终于在黎明时分挖到拳头大的硫磺块。

\"快!生火!\"他嘶吼着指挥村民。铁锅架在篝火上,硫磺在高温下熔成流动的金黄,与采集的汞珠相遇的刹那,腾起刺鼻的白烟。宋应星不顾呛咳,用竹片搅动锅内物质,眼看着银白色逐渐转为暗红。当第一块硫化汞凝结成块状,他的泪水砸在滚烫的铁锅边缘,瞬间蒸发成雾。

次日清晨,宋应星带着改良后的净化装置来到村头老井。硫磺粉与石灰按比例混合,倒入被汞污染的井中。井水剧烈翻腾,银白的水面泛起黑色絮状物,如同死神褪去的鳞甲。他跪在井边,用陶碗舀起沉淀后的清水,仰头饮下——辛辣的硫磺味呛得他咳嗽不止,却再没有灼烧感。

消息如野火般传开。村民们提着木桶从四面八方涌来,看着黑色的污水渐渐清澈,有人跪地叩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