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985

。当两块晶体完全贴合的瞬间,太极图爆发出刺眼的白光,赵莽在失重感中抓住铜匣,最后的意识停留在探测仪的读数上:1626年5月6日10时30分,坐标南京王恭厂——与《明季北略》记载的爆炸时间分毫不差。

二、1626年的校准术

呛人的火药味让赵莽睁眼,他正趴在王恭厂火药局的横梁上,身下的工匠们正将璇玑玉嵌入太极阵的八个角。徐光启站在阵中央,用铜尺测量两块主晶体的角度,利玛窦在旁记录:“142.1度,误差0.3度。”

“安德烈神父改了铜尺的刻度。”徐光启突然抬头,目光精准地落在赵莽身上,“足下可是来送精确刻度的?”他举起被篡改的铜尺,原本的一尺被截短了3分,正好导致角度偏差0.3度。“西洋铜尺与工部营造尺的换算错了,才会差这0.3度。”

作坊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安德烈举着火把冲进来,他的袖口露出与女人相同的十字徽章:“上帝需要这场爆炸来净化异端!”徐光启猛地将两块主晶体抱在怀里,同时将铜匣塞给赵莽:“告诉三百年后的人,校准角度在星图背面!”

剧烈的爆炸声中,赵莽感到掌心的铜匣发烫,匣内的星图背面显露出徐光启用朱砂画的小三角,角度正是0.3度。他在火光中看见徐光启用身体护住晶体,利玛窦则将正确的铜尺刻度刻在横梁上——那些刻痕,与地陷边缘他刚才躲过的位置完全吻合。

三、剑桥的平衡公式

赵莽在一阵松节油的气味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地窖里,铜匣变成了牛顿的手稿。翻开泛黄的纸页,上面用鹅毛笔写着:“1687年,得东方璇玑玉,其太极阵可稳定时空,角度142.1度时与引力常数共振。”手稿夹着的演算纸上,牛顿用中文写着“0.3度校准”。

地窖深处的浑天仪突然转动,龙形支架的口中吐出块璇玑玉残片,与赵莽怀中的两块组成完整的八卦阵。当三块玉按142.1度角摆放时,投影在墙壁上的星图突然活了过来:1626年的王恭厂、1687年的剑桥、2024年的南京,三个时空在太极图中形成等边三角形。

“原来需要三个时空的参数。”赵莽调出牛顿的演算公式,发现其中融入了《崇祯历书》的天文数据,“徐光启和牛顿在四百年前就完成了跨时空合作。”他将0.3度的校准值输入公式,墙壁上的星图突然弹出块全息屏幕,显示着2024年地陷区的实时画面——女人正试图用蛮力合并两块晶体,导致奇点开始失控。

赵莽抓起剑桥的璇玑玉残片冲向时空漩涡,身后传来牛顿的声音:“平衡之道,不在消除差异,而在利用差异。”当他穿过漩涡的瞬间,手中的残片与南京的太极图组成完整的八卦,0.3度的校准让失控的奇点逐渐稳定,蓝光漩涡化作透明的能量罩。

四、双时空的校准

赵莽在晨光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地陷边缘的新草上,两块晶体已被嵌入特制的基座,太极图的阴阳鱼眼中分别嵌着明代铜尺和现代芯片。女人的仿生眼掉在旁边,镜片映出八卦阵的完整投影——她的制服上多了个新徽章:太极与十字的组合图案。

“0.3度是两个时空的误差值。”她捡起仿生眼,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1626年的工匠没能等到现代数据,我们差点重蹈覆辙。”探测仪显示全球的量子防御系统正在重启,时空曲率稳定在安全范围,而王恭厂遗址的地核磁场,比三个月前平稳了47%。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剑桥大学传来消息,牛顿手稿的夹层中发现了徐光启的回信,用拉丁文写着:“太极与几何,本是同物异名。”赵莽将这封信与铜匣、星图一起放入博物馆,展柜的玻璃上蚀刻着两行字:“1626年的爆炸不是结束,2024年的校准不是开始,人类的智慧永远在两个时空的对话中生长。”

地陷区的太极基座周围,长出了圈奇异的植物——明代的银杏与现代的量子草缠绕生长,叶片在阳光下组成142.1度的夹角。赵莽知道,这才是太极奇点的真正含义:不是用过去重置未来,也不是用未来否定过去,而是让两个时空的智慧在平衡中相互校准,就像那0.3度的误差,最终成就了完美的平衡。

白光穿时

赵莽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残页角落的小字在脑海中灼烧——“天锁藏于西洋馆,需配‘泰西星图’”。这行比蝇头还小的楷书,笔锋与《崇祯历书》里徐光启批注完全一致,墨迹下的羊皮纸泛着极淡的银光,是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