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刻着行苗文,苏眉辨认了许久,脸色渐渐发白:“上面写着‘七子归巢’,看来这样的控尸兵至少有七个,共享这只蛊母。”她指着血蛊母尾部的细孔,那里不断渗出黏液,在解剖台上腐蚀出细密的小孔,“黏液里有铁屑,是齿轮转动时磨下来的,这东西正在慢慢锈蚀。”
赵莽突然想起昨夜铁兽攻城时的异象,传动轴转动到第七圈时总会顿一下,而控尸兵们的攻势也会跟着停滞。他用解剖刀抵住血蛊母的头部,缓缓转动齿轮箱的发条——果然,窗外铁兽的传动轴同步转动起来,第七圈时的卡顿格外明显。
“找到了。”他的刀刃轻轻刺入血蛊母头部的眼状花纹,齿轮箱的转动瞬间紊乱,窗外传来铁兽传动轴卡壳的刺耳声响。苏眉趁机甩出银镯,磁石锁链顺着那根无形蛊线追出去,在雪地里拉出道银光,直指三里外的黑松林。
“蛊母的巢穴在松林里。”苏眉拽回锁链,链节上沾着些松针,松针的断面处有同样的血红色黏液,“铁兽只是中继站,真正控制这一切的,是藏在松林里的母巢。”
解剖台上的齿轮箱突然发出咔嗒声,最外层的齿牙开始脱落,露出里面刻着的兵籍编号——与三日前逃跑的七名辽东兵完全吻合。赵莽翻到《纪效新书》的“兵志”篇,发现这七人都是去年从叶赫部边境招募的,入伍时曾被要求咬破手指按血印,当时只当是军中惯例,现在想来,那血印就是下蛊的引子。
“用磁石阵干扰蛊线。”赵莽将齿轮箱放进银镯组成的磁场,血蛊母的蠕动明显变缓,“苏眉你带一队人去黑松林,找到母巢就用桑树枝熏,《纪效新书》里说苗疆蛊虫怕桑烟。”他拿起解剖刀割破指尖,将血滴在齿轮箱的蛇纹上,“我留在这里,用我的血引蛊母发出错误信号。”
血珠落在蛇纹上的瞬间,齿轮箱突然爆发出红光。远处的铁兽传来凄厉的金属摩擦声,像是传动轴正在疯狂反转。赵莽的胸腔突然一阵剧痛,仿佛有无数细针在刺——他的血与控尸兵的血通过蛊线产生了共鸣,这是解开控制的关键。
苏眉的银镯队消失在黑松林方向时,赵莽正用《纪效新书》的残卷盖住齿轮箱。羊皮纸里的桑树皮粉末遇血冒烟,血蛊母在烟雾中剧烈挣扎,齿轮箱的转动频率彻底乱了套。守城的兵丁突然发现,攻城的控尸兵动作变得迟缓,有时会对着自己人挥刀,脖颈处的蛊纹忽明忽暗,像是在挣扎。
“它们在互相攻击!”王二柱的喊声里带着惊喜。赵莽低头看向解剖台,血蛊母的眼状花纹正在爆裂,每爆掉一只,窗外就传来一声控尸兵的惨叫,胸腔里的齿轮箱随之崩裂。
黑松林方向突然升起浓烟,是桑树枝燃烧的信号。赵莽抓起齿轮箱的残骸冲向城楼,看见最后一只铁兽的传动轴正在崩解,无数根无形蛊线从断裂处飞出,像被烧断的蛛丝。苏眉的身影出现在松林边缘,银镯举着个陶罐,罐口塞着桑树枝,里面传出血蛊母临死前的尖啸。
当晨光照亮广宁卫,七具控尸兵的尸体都已僵硬,胸腔里的齿轮箱全部崩裂。赵莽在最大的那具残骸里,发现齿轮的轴心刻着叶赫部与苗疆巫师的盟约,日期正是去年招募那七名辽东兵的时候。
他将齿轮箱的残骸与《纪效新书》的残卷一起埋在城楼脚下,上面种了排桑树苗。苏眉说桑树根能吸收蛊毒,来年春天长出新叶,就再也不用担心血蛊母的余孽了。
李如柏站在城楼上,看着黑松林方向升起的朝阳,突然摘下腰间的玉佩递给赵莽:“这是当年戚家军的兵符,你比我配得上。”玉佩上的“忠”字,在晨光中与赵莽腰间的《纪效新书》残卷产生共鸣,仿佛跨越百年的呼应。
赵莽摸着解剖时留下的刀疤,那里还能感觉到齿轮转动的余震。他知道,叶赫部和苗疆的阴谋虽然被破,但这种将人心改造成齿轮的邪术,或许还会以别的形式出现。但只要《纪效新书》里的“守心”二字还在,只要胸腔里跳动的是真正的人心而非齿轮,就总有破解之道。
雪化后的广宁卫,城楼脚下的桑树苗冒出嫩芽。赵莽常常坐在那里,翻着祖传的残卷,看戚继光写在“心术篇”里的话:“兵事莫先于气,气生于心。”他想,无论敌人用多少齿轮和蛊虫,终究敌不过一颗滚烫的、会痛会跳的人心。
青铜异术
广宁卫的药炉泛着苦香,沈若谷的银簪挑起控尸兵甲胄的残片,簪尖在锈蚀的徽记上轻轻一划。那是个狼头咬着齿轮的图案,狼耳的弧度里藏着叶赫部特有的刻痕,而齿轮的齿牙数——不多不少正好七个,与三年前那个苗疆异士留下的青铜构件完全相同。
“是他们。”老大夫的手指在药碾子上停住,苍术和桑白皮